语文高中粤教版必修四3.9《宝玉挨打》(第2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粤教版必修四3.9《宝玉挨打》(第2课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1 11: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宝玉挨打【清】曹雪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二、导入新课 《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波澜起伏,这部不以惊险情节见长的古典小说经久不衰,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今天我们就以小说中“宝玉挨打”的片断为例,体味这种情节波澜的设计之妙。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 依据“三态”理论快速理清全文的情节层次全文分三部分:
§1—4 :挨打前交待起因;
§5—6 :宝玉挨打,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
§7—11:挨打后其他人的反应。 本文的线索是宝玉挨打问题一: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 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
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
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 一事紧接一事,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情节高潮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这其间贾政的神色变化也很有层进性,请同学们从书中快速找出对贾政神色变化的描写。 问题二:找出有关贾政神色变化语句原本无气
(初见)贾政神色变化:倒生了三分气
(见宝玉无精彩,先前又待客不周)又惊又气 目瞪口歪
(忠顺府来人——与戏子交往)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
(贾环告状) 未起波纹微波渐起波浪涌动巨浪滔天 马克思曾言:“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偶然性’的。”宝玉挨打片断中也有偶然性的情节,请试着找出,看看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赏析偶然性因素对情节推动作用,体会作者写作技巧。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碰巧的几件事儿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请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贾政“恨”儿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透过表象看清本质,思考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文中语句: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
你们才不劝不成!” “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
以绝将来之患!”《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追求自由)(光宗耀祖)思想对立 “宝玉的思想里充满着颓废,而维护正统者是容不得颓废的。颓废永远不是主流,不是正统。这两种观念的冲突,最后演变为暴力是必然的,因为两者不可调和。”(王蒙)赏析挨打前部分得出宝玉挨打原因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1、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使贾政很不满意。
2、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3、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根本原因是贾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之道,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可以说,宝玉挨打是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激化的表现。学习课文第二段,在矛盾激烈冲突中感知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分析人物性格。四、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激烈冲突  宝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除在走什么人生道路问题上宝玉与贾府统治者贾政之间的父子矛盾外,还有贾政母子和夫妻之间如何培养教育宝玉的矛盾,有饱受挤压的庶子贾环所代表的封建家庭内部嫡庶之争,有封建贵族主子与金钏儿这类下层奴仆之间的矛盾,有在怎样对待优伶丫鬟这些下层群众问题上不同态度的矛盾。激烈冲突 同学快速阅读第7-9自然段,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激烈冲突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激烈冲突 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生活太远了。总之,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激烈冲突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贾政与王夫人相比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激烈冲突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王夫人与贾母相比不同:王夫人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五、课堂小结
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关系亲近、地位相同或活动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写得迥异,比如同为封建家长的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异的人越放在一处去写,这样便可以把人物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黛玉、宝钗在宝玉挨打后的表现。六、课后作业同学朗读第12-15自然段,体会薛宝钗、林黛玉对贾宝玉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西角门垂花门抄手游廊贾母花厅贾母上房贾赦院南大厅贾政院东廊三间荣禧堂粉油影壁贾母上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