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鲁教版选修《声声慢》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鲁教版选修《声声慢》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1 11: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声声慢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题词请问,下面对联写的是谁?并说明原因。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
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李清照无儿女,欲将生平所学授予邻家女孩,赢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前南渡后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孤苦无依若有所失寂寞冷清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雨梧桐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 湾《次北固山下》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结论:过雁——“乡愁、离愁”的象征家国之恨 孀居之悲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梧桐细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离愁的象征。
“ 雨”的意象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结论:雨,秋雨,愁情的象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愁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景(词眼)(意象)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意境)小结:
此词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始终不说破,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 小结: 《声声慢》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神面貌,全词归结到“愁”字上,作者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了一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
和愁苦不安的心境。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延伸训练:阅读下面两首词,根据词句及风格推测该词是李清照什么时期的作品。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结束语:当我们偶尔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她把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1、把《声声慢》改写成现代诗或散文。
2、搜集李清照的诗词作品,看看她的作品是否
只有婉约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