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
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
在全国的地位
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
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
存在问题
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
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
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严重
三、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以产业尘校好的广州
产业
对外
市为基蛇,发展石化、时
线
笛i临
头、汽←、造船等材料
亡业和装条制造业,以
下降
此惟动炮区的产业升效
构湖整
乐江一角地区各城市
工业
市
邪在积极好力地加强州
化城
注设
上分工合作,构建以
,市化
7
和对
季港、广州、深圳为核心中
后幼
格后
不
的大球江三市城市炸
峡乏合埋的
生态
制定发展规划,如强交
环
桃划和管理
通、通信、环保等并础
设迮建改刑和环境污染的
H趋
治班
重
划与管理
主题二十一
资源安全
考点1能源安全
1.中国的煤炭资源
(1)煤炭资源的分布
分布极不均衡。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南方地区
主要集中于云、贵、川三省。
(2)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过程
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
沉陷问题
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
形、移动乃至被破坏
露天开采将表土剥离,剥离后的
保护好地表土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
煤炭开采
土地破坏
土体或岩石堆放
进行复垦和再种植
环境污染、占用
煤炭堆放、废渣自燃、矿山排水
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
土地
等
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
大气污染、热污
煤炭利用
释放CO2和S02,产生废热
量: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煤
染
炭的利用效率
116
2.中国的石油资源
(1)我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
影响因素
石油供需变化历程
①我国通过理论创新,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②主要分布在大庆油田、新疆克
石油储量
拉玛依油田等陆相沉积区域和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近海海相沉积区域
石油
油田位置、地质
开
①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仍主要依赖进口:②1959年后,
生产
条件、资金、技
采
大庆油田等大油田的开发,使我国在1964年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③在20世
量
术、经济、政策
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
等因素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传统
石油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大油田经过长期开采,面临战略储量减少、稳产难度加大等问题,石油新增探明
消费
人口数量
储量有限。②1993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
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2)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①积极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②拓宽石油进口渠道,保障石油
保障石油国际供给来源的可靠
进口安全
开源
①稳定石油生产,增加石油储备:②通过技术创新,加强石油勘
保持国内石油生产的稳定
探,稳定石油产量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少的产业:②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③开展石油深加工,提高石油
节流
资源利用率;④倡导节油,调节油价:
⑤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
度开发
储存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和石油储备洞库
调配
建设输油管道,实现石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能源问题的分析思路
(1)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
一般要找出消费比重较大的一种或两种能源资源,并分析能源消费变化趋势。
(2)能源紧张的原因分析
一般要分析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例如,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快,尤其是我国耗能
大的工业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
面。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大方面寻找措施。例如,缓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紧张问题的对策有:①采取多元化
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并完善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④资源跨区域调配:
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利用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⑦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
下,适度开发、利用乙醇汽油:⑧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
工业发展;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等。(①~⑦为开源措施;⑧~⑩为节流措施。)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