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九区域资源开发
考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1,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评价角度
内容
资源条件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
开采条件
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市场条件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交通运输条件
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评价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
(1)优势条件评价
山西省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资游犹势钻量十宿.分布、煤种并全、煤质优
至杂呈岛
中平煤
能源消费
洪不应求
能源消世
开采条件
适于
可
平
》
性
量不惭超
煤炭为主
摸机被
神
的能源消
化开采
费结构
西山
阳泉
地处我
国中部
焦一笼一口线
区
地区,
至日照
邻近主
位骨适中,
能
有多条詆
消费
路线边过
交通比铉
使利
(2)限制条件评价
限制条件
具体表现
煤炭外运能
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省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力不足
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靠太行山,南临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收入少: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水资源短缺
支出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3.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过程
消费过程
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②促进
有利
以交通运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③增加收入,提高人们生
缓解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
活水平
①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②破坏和
①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
不利
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粉尘、甲烷等废气,污染大气环境,
物、粉尘、有毒汞等污染物,造成酸
影响
危害人体健康:③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地下
雨和严重雾霾,危害人体健康:②释
水漏失,废水排放污染水源,加剧水资源紧张
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110
二、新能源资源的开发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与传统能源类似,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
(2)与市场(发达地区)的距离
(3)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
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
(4)科学技术水平。
2.新能源开发的意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有利影响: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不利影响: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生物能源的开发影响粮食
安全。
三、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1.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支柱)产业衰落。
2.转型措施
(1)实行战略性转型。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
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4)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四、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1.原因
(3)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加大西北、
(1)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沿海等重点地区的能源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
(2)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状况。
(4)推进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设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5)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
(5)石油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备。
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建
2.解决措施
设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台山等核电站)。
(1)采取多元化石油进口战略。
(6)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
洋能等新能源
考点2流域综合开发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
二、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自然环境是流域开发的基础,运用地理环境整体
1.水能资源的开发
性原理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具体分析
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
如下:
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
地形特征
(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
流城
气候特祉
河流的利用式
面入手。
然背
水特征
定
说城内泽水丰宝
水量人
流域的开发向
景
河
水能济
眼丰含
水能资派烛藏生
地势起伏人,山地多
铭差大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