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知识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知识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9 21:3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古诗词知识点精讲及强化训练
一、题材分类
题材 主题
送别诗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 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诗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田园诗 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景诗 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二、主题分类
诗词类型 常见情感 典型篇目
建功立业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⑤沦丧的痛苦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①曹操《龟虽寿》《观沧海》 ②王昌龄《从军行》 ③辛弃疾《破阵子》 ④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①孟浩然《宿建德江》 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王昌龄《望江南》
爱国忧民 ①关心百姓疾苦。 ②收复中原,为国效力的决心。 ③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④对历代王朝兴替的感慨 ⑤反映离乱的痛苦 ⑥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①白居易《卖炭翁》 ②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⑥杜牧《过华清宫》
写景抒怀 ①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和忠贞报国的思想感情。 ②不被重用的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④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仍怀有希望。 ⑤抒发诗人羁旅时的孤独凄凉和对团聚的期盼。 ⑥陶醉于自然之中的愉悦恬适之情。 ①陆游《游山西村》 ②李白《行路难》 ③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登高慨叹 ①踌躇满志,满怀抱负,表现高瞻远瞩的胸怀气魄。 ②岁月难再,世事茫然,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③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④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⑤思乡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 ①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崔颢《黄鹤楼》 ③杜甫《望岳》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许浑《咸阳城东楼》
离愁别绪 ①愁肠百结,对现实不满和对百姓的担忧。 ②劝勉、叮咛,体现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③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写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 ④描绘壮阔、奇伟的景色,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⑤离别的伤感和难舍难分之情。 ①龚自珍《已亥杂诗》 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④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李白《送友人》
幽幽乡愁 ①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②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生发了思乡之情。 ③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记事言志 ①感慨时运,寄寓美好理想和愿望。 ②勾勒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③诗人途中触景生情,生发忧虑之情,包含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世道的愤慨。 ④回顾自身经历,表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⑤展现了人们的痛苦生活,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⑥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①曹操《观沧海》 ②李清照《渔家傲》 ③杜牧《泊秦淮》 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曹植《梁甫行》
爱恋相思 对爱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执着。 对爱人相思不得的惆怅之情。 《关睢》 《蒹葭》
三、表达方式
名称 含义及作用 例句及分析
叙事 对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进行的交代。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 《游山西村》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串,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
议论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突出观点,表明主旨。 《赠从弟(其二)》“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以议论结尾,揭示了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屈的本性。
抒情 在诗中融入情感。使事和情融合,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互为映衬,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四、表现手法
名称 含义及作用 例句及分析
借景抒情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或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话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行的主旨,借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了处境的恶劣,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寓情于景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使情感含蓄、耐人寻味。 《秋词(其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寓情于景,写秋天万里晴空,一只白鹤排云而上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间接表现主题和情感,含蓄隽永。 《泊秦淮》的结尾句看似在批评歌女,实际上在批评那些沉湎于歌舞升平而不顾国家危难,只顾自己享乐的统治者。
直抒胸臆 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明了诗人的志向,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卫国壮志。
白描 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不加渲染和铺陈,使所要表现的景物和人物一目了然,简洁明快。 《卖炭翁》这首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子规”“杨花”等意象,象征离别愁绪,渲染了哀伤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常见的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望岳》“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放眼四望的景象,“众山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
烘托 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突出主体的特点。 《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两个“笼”字渲染出一种迷茫飘渺的气氛,从中流露出诗人迷茫苦闷的情怀,这是非常典型的烘托手法。
渲染 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边地辽阔、苦寒的景象,渲染了大漠的荒凉,为下文作铺。
动静结合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使文章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天净沙·秋思》近景与动静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虚实结合 虚与实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虚实相映,一“听”一“梦”饱含慷慨悲壮之情。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指既要从整体出发描述物体的全貌或者整体情况,也要有局部突出的描写,凸显物体在某一方面或某部分的特征。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苍凉的秋景。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用“剪西窗烛”的细节,表现了诗人渴望重逢的愿望。
五、修辞手法
名称 含义及作用 例句及分析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夸大或缩小。突出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春望》“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家书的珍贵。
比喻 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甲是本体,乙是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了比喻修辞,将“白沙”比喻为“积雪”,“月光”比喻成“寒霜”,表现了边地的寒苦。
用典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使诗歌含蓄隽永。 《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借用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拟人 把事物人格化,将物当作人来写。增强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运用了拟人修辞,将春天的草树拟人化,富有趣味。
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同时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 《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热闹的乡俗民事。
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统领全篇,在一问一答中不仅体现出了诗人见到泰山的喜悦和兴奋之情,也突出了泰山高大、优美的特点。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语言表达含蓄,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概括了诗人两次难忘的经历,巧借地名写出形势的险峻和情况的危苦。
六、语言风格
风格 特点 举例分析
平实质朴 直接陈述,或用平实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入,平易近人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说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
含蕴隽永 字里行间留着引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自。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写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同候,诗人对归家团聚时彻夜长谈的憧憬,其时其境其情,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清新雅致 语言清丽,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愉悦之感。 刘两锡《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美的愉悦之感。
粗犷豪放 气势恢宏,场面壮阁,想象奇特,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情感激满,格调昂扬。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豪兴勃发,气势恢宏。
慷慨悲壮 出语高昂,充满对社会现实或历史过往的感慨或抒发不得志的愤懑,或感时伤怀,或忧国优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慨之作。
沉郁顿挫 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杜甫的“三吏”“三别”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此类风格的佳作。
七、古代诗词曲意象
意象 情感/思想 例句
月 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思乡、念亲的标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李白《闻王昌龄械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抑郁不得志的情感。 ①全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笛/琵琶 少数民族的乐器,多传达离别之苦、思乡之情和内心的孤寂之感。 ①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②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落花(落红、残红)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③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杜鹃(子规) 凄凉哀伤的象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梧桐 凄凉悲伤。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杨煜《相见欢》)
菊 象征归隐、远离尘俗、洁身自好,具有高尚品 格的人。 米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杨花(柳絮) ①象征离别。 ②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雁 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秋风、西风 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 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莺、燕 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蚕/蜡炬 象征着不图回报,无私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青鸟 常常用来指爱情信使。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夕阳(斜阳)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飘零孤独,游子思归、思 妇怀人。 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浣溪沙》)
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烟雾 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治秦淮近酒家。(李商隐《泊秦淮》)
八、常见答题术语
类型 术语
反映诗歌风格方面 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等
反映诗歌结构方面 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 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反映诗人情感方面 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 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两首诗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于己亥年在南北往返途中写的一组诗,甲诗为其中的第五首。本诗将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襟。
B.甲诗中“浩荡离愁”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白日斜”正是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烘托了作者离家辞乡的离愁别绪。
C.乙词中“卷”字富有动感,写出行人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烘托词人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形象。也突出了狩猎气势宏大。
D.乙词以“狂”字贯穿全篇,写狂态,述壮志,抒豪情。
(2)这两首作品都是爱国诗词中的名篇,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两位作者是如何表现爱国情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
别相饯诸友
[明]何景明
双井山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即将出任陕西提学副使、友人前来饯行之际。②双井山:位于北京城外。③太华终南:指华山与终南山,均位于陕西境内。
(1)“满林风雪”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二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诗,《南征》押韵工整,押_______________韵。
(2)《南征》中“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写了怎样的图景?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第三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本诗是孟浩然出仕不第,漫游东南时所作。浔阳,现在江西九江。②香炉峰:庐山的主峰。③远公:东晋时的高僧惠远。④东林精舍:东林,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中的“始”字呼应首联中的“名山都未逢”,也侧面写出了诗人漫游之久。
B.颈联诗人借高僧惠远点明庐山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
C.尾联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展现自己泊船浔阳的所见所闻,照应题目中的“晚泊”。
D.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可谓寓情于景。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湖 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找出来并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滞雨
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1)仿照【甲】诗示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残灯独客愁”的画面。
示例:巴山的秋夜笼罩在连绵的雨中,雨下个不停,池水慢慢上涨,满溢而出,如同此时压抑不住的思念,在雨中愈发浓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若耶溪上
陆游
九月霜风吹客衣,
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酒薄何妨醉,
菰正堪烹蟹正肥。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②村场:乡村集市。③菰(gū);俗称茭白,可食用。④堪:能够;可以。
(1)这首诗意象丰富,其中前两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意象暗示了时令。
(2)对于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有人读出了愉悦,有人读出了落寞。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题。
登快哉亭①
陈师道②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①快哉亭:故址在今徐州市。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
(1)颔联炼字考究,造语工巧,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整首诗谈谈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趣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2)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用典)的手法。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2.B
(2)甲诗后两句中,诗人以“落红”自喻,表现自己虽已辞官,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爱国之情。乙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词人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现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1)①点明友人饯行时的天气情况;②渲染离别的感伤氛围。
(2)诗人想象自己此时已西行万里,到达太华、终南山下,回首北望之际,夕阳亦迟迟不肯下山,借景抒情,体现出诗人不忍分别、沉厚深挚的朋友之情。
4.(1)五言律诗,in
(2)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一幅明媚迷人的春光图。整首诗反映的是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诗歌却以明媚的春光开头,这样以乐景写哀,让哀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诗人正于这强烈的反差中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
(3)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5.(1)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2)“如何此时恨”是直抒胸臆,“噭噭夜猿鸣”是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尽的思乡之情。
景写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尽的思乡之情。
6.D
(2)①开篇四句,作者借“都未逢”和“始见”,表达了未见名山的失望之情,也抒发了见到香炉峰的喜悦之情,表达自己对庐山的热切向往之情。②五、六句通过怀念高僧慧远的尘外幽踪,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③结尾两句,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余音袅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空”字透出“不见高人,只闻晚钟”的无限惋惜、惆怅之情,说明“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流露出其对隐逸生活的倾慕。
7.(1)“乱”,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愉快(高兴、愉悦等)。
8.(1)灯影绰绰,将熄未灭,游子独坐灯下,耳边是缠绵的雨声,落在心头荡起缕缕愁情。
(2)都运用了想像(虚写),【甲】诗通过遥想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表达思念之情和对团聚的期盼。【乙】诗通过梦回向往着的云水相接处的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9.(1)霜风,红叶(霜、叶也可)
(2)示例一:我认为抒发了诗人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秋高气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到故乡后,与乡邻把酒言欢,品尝家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
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消愁,美食虽好只能聊以自慰。
10.(1)颔联用了拟人修辞手法。“隐”“依”二字赋予了“太阳”“暮霭”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山野暮霭夕照图,描绘了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美丽景象,富有情趣,表现出作者登临时内心的兴味浓浓、其乐无穷。
(2)既流露出诗人人生易逝、倏忽如鸟的慨叹,又寄寓着诗人安闲自若的心境、向往自由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