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结构与设计
第二节 探究结构(二)
内 容
方法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结构稳定性、结构强度的涵义,理解应力、内力的涵义与关系,了解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
2.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
3.掌握应用技术试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书写试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A形梯的事例,理解结构的稳定性。
2.通过两个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写出试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因结构不稳定而坍塌的广告牌的事例,让学生树立质量管理的观念和对产品安全性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2.技术试验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认真分析的技术品质。
展示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结构稳定性、结构强度的涵义,能应用应力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展示
知识
链接
课前
器材
视频、图片、A形梯、泡沫棒、木棒、竹签、热熔枪、热熔胶、棉线、小刀、砝码、三角尺。
学法
指导
三课五环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
导入
1.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3.什么是结构强度?
4.应力的公式?
5.结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回忆
复习上一课内容为本课的技术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学
习
内
容
三、结构的连接
竹签搭建平台试验:(填附表2)
教师提供五支竹签、一把热熔枪、一条热熔胶、一段棉线、一把小刀和一个100g砝码。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设计一个可在顶部放置一个100g砝码的结构。要求:结构稳定并且垂直高度越高越好。竹签可折断。
制作过程与成品的展示交流
分析哪些部分影响了作品的强度和稳定性。
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并书写试验报告。
分析影响作品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四、结构和强度和稳定性试验
比较学生作品中不同的连接方式的稳定性,并指出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应该对应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榫接、螺栓连接、胶粘、绳系、焊接、铆接
问:“根据各种连接方式的特点不同,应该对应使用在哪些地方的连接上?举例说明。”
讨论、分析不同的连接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
小结
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归纳小结
复习全节内容
学习
反思
应该注意的是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试验时间和节奏,保证在限定的课时中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尝试,有效地保障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