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必修2单元测试卷:第6章 生物的进化(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生物必修2单元测试卷:第6章 生物的进化(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19 22: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生物必修2单元测试卷
生物的进化 进阶突破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B.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
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
2.鼠尾草的雄蕊高度特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协同进化
【答案】B 【解析】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
3.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发生进化的内因
B.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产生的机理均为基因突变
C.人为因素可以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迁入与迁出、遗传漂变会影响生物进化
【答案】B 【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可遗传变异,就不可能发生进化;猫叫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某些特定性状的生物进行培育,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例如,人们选择矮秆作物进行培育从而使作物矮秆基因的频率增大等;迁入与迁出能够引起种群部分基因的增加或减少,遗传漂变会使少数个体携带的特有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而消失,两者都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都会影响生物的进化。
4.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对、黑猩猩24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与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人和黑猩猩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
D.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在进化过程中,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若融合假说成立,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则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因此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
二、非选择题
5.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1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增加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____,杀虫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____________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2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2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螺旋蛆蝇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螺旋蛆蝇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 抗药性基因频率 (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 (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或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 (4)没有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图1中杀虫剂处理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逐渐形成抗药性新类型,因此群体中具有抗药的个体数逐渐上升。(2)由图2可知;A可突变成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与a1、a2、a3互为等位基因,它们为复等位基因;A可突变成a1,a1也可突变成A,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等。(3)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所需时间较长。(4)根据题意分析,第一年,AA、Aa、aa分别占10%、20%、70%,则A的基因频率=10%+1/2×20%=20%,a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AA、Aa、aa分别占4%、32%、64%,则A的基因频率=4%+1/2×32%=20%,a的基因频率为80%。可见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进化。
6.草本植物报春花多数为二型花柱,少数为同型花柱(如图1所示)。花药的位置明显低于柱头的为长柱型花;柱头位置明显低于花药的为短柱型花。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与柱头高度相近。
 
(1)熊蜂、蝴蝶和天蛾等昆虫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它们的喙细而长,在吸食花筒底部花蜜的同时,也起到帮助报春花传粉的作用,这是长期____________的结果。
(2)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高山上环境温度降低,传粉昆虫减少,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为研究上述现象,科研人员进行模拟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①本实验中,套袋处理可以防止____________,模拟了高山上____________的条件。
②据图可知,套袋处理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同型花柱报春花传粉方式主要为____________(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
(3)结合图1和图2分析,二型花柱的花主要传粉方式为____________,这种传粉方式虽然有利于增加报春花的________多样性,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高海拔环境下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
【答案】(1)消费者 自然选择(或协同进化) (2)①外来花粉的干扰 无传粉者(或传粉昆虫减少) ②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较高,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明显低或不结实 自花传粉 (3)异花传粉 遗传(或基因) 同型花柱报春花主要为自花传粉,在传粉昆虫减少条件下结实率更高,有利于繁殖
【解析】(1)熊蜂、蝴蝶和天蛾等昆虫都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它们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熊蜂、蝴蝶和天蛾等昆虫的喙细而长,在吸食花筒底部花蜜的同时,也起到帮助报春花传粉的作用,这是长期自然选择(或协同进化)的结果。(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套袋处理,模拟高山上无昆虫传粉或传粉昆虫减少的环境条件,探究外来昆虫传粉对结实率(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套袋处理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模拟高山上无传粉者的环境条件;②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套袋处理后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较高,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明显低或不结实,推测同型花柱报春花传粉方式主要为自花传粉。(3)结合图1和图2分析,二型花柱的花主要传粉方式为异花传粉。异花传粉即有性杂交,有利于增加报春花的遗传(或基因)多样性,但同型花柱报春花主要为自花传粉,在传粉昆虫减少条件下结实率更高,有利于繁殖,因而高海拔环境下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