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
1.元灭原因: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搜刮民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②1351年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
2.明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
3.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1.(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厂卫”: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3.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1.(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提高效率 B.强化皇权 C.控制军权 D.制约地方
2.(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
3.(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右图“?”处的内容应是
A.设立三司 B.设立厂卫 C.八股取士 D.废除丞相
4.(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5.(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3.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文化发展。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6.(2021·江苏江苏·七年级期末)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古代科考的重要考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这一时期若想应试成功,需要( )
A.兵法谋略和体魄强健 B.诗词歌赋和出身显贵
C.四书五经和答题规范 D.自然科学和创新能力
7.(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末)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跟焚书一样,而对人才的迫害和影响比当年在咸阳郊区坑儒四百六十余人更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始终败坏人才 B.统治者偏爱严刑酷法
C.八股文阻碍思想进步 D.答卷内容脱离了实际
8.(2021·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明朝时期,许多商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的代表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9.(2021·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作为明清时读书人,若要考取功名,应当( )
A.研究外国科学文化,学贯中西 B.熟读“四书”“五经”,并且规范答题
C.精通诗词歌赋,出口成章 D.熟悉兵法谋略,拥有强健体魄
10.(2021·广东韶关·七年级期末)明朝著名学者黄宗羲对科举制的评价是:“今日科举之法,所以破坏天下之人才,唯恐不力。经、史,才之薮泽也,片语不得掺入,限以一先生之言,非是则离经畔道。而古 今之书,无所用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社会流动 B.扩大了选官范围
C.禁锢了人们思想 D.提高了行政效率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
1.元灭原因: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搜刮民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②1351年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
2.明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
3.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1.(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厂卫”: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3.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1.(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提高效率 B.强化皇权 C.控制军权 D.制约地方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故B正确;君主专制背景下,提高效率、控制军权、制约地方只是表面现象,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B项正确;废丞相,权分六部是明太祖时期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清朝兴起文字狱,排除C项;清朝设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右图“?”处的内容应是
A.设立三司 B.设立厂卫 C.八股取士 D.废除丞相
【答案】C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故C符合题意;A、B和D属于政治控制的措施,排除。故选C。
4.(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ABC不符合题意。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政治制度,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制约,保证了皇帝的权力与威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机构,C错误;明朝丞相被废除,D错误。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3.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文化发展。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6.(2021·江苏江苏·七年级期末)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古代科考的重要考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这一时期若想应试成功,需要( )
A.兵法谋略和体魄强健 B.诗词歌赋和出身显贵
C.四书五经和答题规范 D.自然科学和创新能力
【答案】C
【详解】
根据“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古代科考的重要考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可得出这指的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这一时期推行八股取仕,因此要知道四书五经和答题规范,C项正确;科举考试以儒学为主,排除AD项;科举考试不问出身,排除B项。故选C项。
7.(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末)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跟焚书一样,而对人才的迫害和影响比当年在咸阳郊区坑儒四百六十余人更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始终败坏人才 B.统治者偏爱严刑酷法
C.八股文阻碍思想进步 D.答卷内容脱离了实际
【答案】C
【详解】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内容到形式都演变成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因此顾炎武痛斥明朝的八股取士危害远远大于秦朝的焚书坑儒,故C项正确;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非一概败坏人才,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统治者偏爱严刑酷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八股文答卷内容脱离了实际,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1·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明朝时期,许多商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的代表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A项正确;明朝没有浙商和苏商一说,排除B、C、D项。故选A项。
9.(2021·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作为明清时读书人,若要考取功名,应当( )
A.研究外国科学文化,学贯中西 B.熟读“四书”“五经”,并且规范答题
C.精通诗词歌赋,出口成章 D.熟悉兵法谋略,拥有强健体魄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但政策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作为明清时读书人,若要考取功名,应当熟读“四书”“五经”,并且规范答题。选项B符合题意;研究外国科学文化,不符合明清史实,A排除;精通诗词歌赋,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熟悉兵法谋略,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B。
10.(2021·广东韶关·七年级期末)明朝著名学者黄宗羲对科举制的评价是:“今日科举之法,所以破坏天下之人才,唯恐不力。经、史,才之薮泽也,片语不得掺入,限以一先生之言,非是则离经畔道。而古 今之书,无所用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社会流动 B.扩大了选官范围
C.禁锢了人们思想 D.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C
【详解】
依据“今日科举之法,所以破坏天下之人才,唯恐不力。经、史,才之薮泽也,片语不得掺入,限以一先生之言,非是则离经畔道……”可见作者是批判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局限在四书五经之内,不允许考生有独到见解,禁锢人们思想,败坏人才,C正确;题干是批判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没有强调促进了社会流动或扩大了选官范围或提高了行政效率,ABD排除。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