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9 15:33:48

文档简介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2022·四川成都·九年级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史论表述,史实与结论关联最恰当的一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东汉宫廷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只有皇室能使用纸张
B 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结束没有印刷术的历史
C 《萍洲可谈》记录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北宋末年海船装备有指南针
D 火药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阻碍欧洲社会的变革
A.A B.B C.C D.D
2.(2022·广东佛山·九年级期末)《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据此推知,驿传的设置(  )
A.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B.使元朝实现了统一
C.推动了经济的交流 D.与行省制关系密切
3.(2022·江苏泰州·九年级期末)宋代科技高度发达,关于宋代科技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活字印刷术出现 B.司南用于航海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造纸术传到欧洲
4.(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B.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D.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5.(2022·山东济宁·九年级期末)“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B.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D.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6.(2022·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某学生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元朝时发明了火铳
A.唐朝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B.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7.(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益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作者重在强调
A.中国四大发明比其他发明重要 B.中国古代发明的重要性在于实用
C.天文与历法都比不上四大发明 D.中医中药的价值比不上四大发明
8.(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9.(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10.(202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郑蒲港学校九年级期末)“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B.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传播中的贡献
C.文明交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欧洲人接受了外来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综合题
11.(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黏(nián)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反写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用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可以拆下来下次再用,所以称为活字。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宇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发明者是谁?
(2)材料二,中国的哪项发明传入欧洲后,引起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此项技术在哪个朝代发明?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这些发明后来经什么人传到欧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2022·四川成都·九年级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史论表述,史实与结论关联最恰当的一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东汉宫廷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只有皇室能使用纸张
B 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结束没有印刷术的历史
C 《萍洲可谈》记录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北宋末年海船装备有指南针
D 火药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阻碍欧洲社会的变革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萍洲可谈》记录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中国海船上使用指南针大概始于北宋末年,C项正确;东汉宫廷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扩大了造纸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纸张不仅仅只有皇室能使用,排除A项;在活字印刷术之前,有雕版印刷术,排除B项;火药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广东佛山·九年级期末)《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据此推知,驿传的设置(  )
A.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B.使元朝实现了统一
C.推动了经济的交流 D.与行省制关系密切
【答案】C
【详解】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强调的是中外交往频繁和交通发达,体现了驿传的设置推动了经济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扩大了元朝的疆域,排除A项;元朝实现了统一与驿传的设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与行省制关系密切,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江苏泰州·九年级期末)宋代科技高度发达,关于宋代科技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活字印刷术出现 B.司南用于航海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造纸术传到欧洲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A项正确;司南是古代用于辨别方向的一种仪器,北宋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排除B项;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排除C项;造纸术在14世纪传到欧洲,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B.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D.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答案】C
【详解】
材料“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说明了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即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C项正确;“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说明马克思主要强调的不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加速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开启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的作用,排除BD项。故选C项。
5.(2022·山东济宁·九年级期末)“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B.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D.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说明印刷术的推广推动欧洲反封建斗争,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重要作用,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与思想解放运动和教育发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6.(2022·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某学生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元朝时发明了火铳
A.唐朝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B.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答案】B
【详解】
根据“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元朝时发明了火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唐朝民族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朝,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益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作者重在强调
A.中国四大发明比其他发明重要 B.中国古代发明的重要性在于实用
C.天文与历法都比不上四大发明 D.中医中药的价值比不上四大发明
【答案】B
【详解】
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因此科技发明也主要是为农业服务。材料中“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说明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均与农业经济有关,体现了发明的实用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四大发明比其他重要,排除A项;材料也不是比较天文历法与四大发明,排除C项;材料也不比较中医学与四大发明,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元世祖派遣人力,收集数据,为《授时历》的编制提供了科学的支持,说明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项正确;“历来重视”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的促进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科技发展的促进,而不是阻碍,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统一以后,疆域十分辽阔,为了加强各地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站体系,所以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提及丝绸之路,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元朝驿站分布广泛,没有体现驿站最远达欧洲,所以C不符题意;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元朝驿站分布广泛,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不是题干材料直接所体现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
10.(202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郑蒲港学校九年级期末)“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B.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传播中的贡献
C.文明交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欧洲人接受了外来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C
根据所学,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因此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综合题
11.(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黏(nián)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反写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用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可以拆下来下次再用,所以称为活字。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宇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发明者是谁?
(2)材料二,中国的哪项发明传入欧洲后,引起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此项技术在哪个朝代发明?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这些发明后来经什么人传到欧洲?
【答案】(1)活字印刷术;毕昇。
(2)火药;唐朝。
(3)指南针;阿拉伯人。
【解析】
【分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用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可以拆下来下次再用,所以称为活字”可知,这就是活字印刷术,它是毕昇发明的。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第二种是战争中”可知,这就是火药,是在唐朝时发明的。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可知,这就是指南针,阿拉伯人传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