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9 15:33:48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2022·福建三明·一模)唱词“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候,只为定国和安邦”称赞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答案】C
【详解】
明朝中期以后,戚继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故“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候,只为定国和安邦”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C项正确;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郑成功是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南宋抗元的文臣,排除ABD。故选C项。
2.(2022·湖北宜昌·模拟预测)在东南亚国家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从中不能得出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
A.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家 B.郑和远航增进了各国友好往来
C.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 D.当地人民以命名的方式纪念郑和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郑和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沿岸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体现了郑和远航增进了各国友好往来, 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当地人民以命名的方式纪念郑和,排除BCD三项;材料是显示郑和对他到达过的地方的影响,而不是说,郑和是世界航海家,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3.(2022·河南新乡·一模)朱元璋认为:“西洋诸国,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郑和下西洋
A.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B.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
C.展开贸易赚取大额的利润 D.积极开拓发展新海上航线
【答案】B
【详解】
根据“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可得出这是明代朝贡贸易政策,因此郑和下西洋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换取海外奇珍,排除A项;朝贡贸易并没有获得大量的利润,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并没有积极开拓海外航线,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安徽合肥·一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目的是扬国威,不以发展本国经济为目的,船队规模大,带去的中国特产都送给了沿路居民,促进了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在陆上,排除A项;鉴真东渡没有舰队,不符合题干中“舰队这么强大”,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不符合题干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山西·一模)九年级(1)班同学们开展“诗言志·悟情怀”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晋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敢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日月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岳家军纪律严明精忠报国的精神 B.戚家军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
C.郑成功抗击殖民维护统一的决心 D.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侵略的斗志
【答案】B
【详解】
根据《凯歌》中的关键信息“ 杀尽倭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体现了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击倭寇过程中,戚家军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B项正确;岳家军对抗的金国,不是倭寇,排除A项;郑成功对抗的是荷兰,收复了台湾,排除C项;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的是英国的鸦片输入,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河南信阳·一模)“(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下列关于“他”的这一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B.加强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C.体现了明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D.发生在明朝后期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可知,他是郑和。1405年一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时期,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没有到欧洲,排除B项;1368年明朝建立,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前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正是郑和下西洋为16-17世纪数以千计的西方传教士的直接来华做了交通上的准备。传教士所带来的海外世界的新内容,也为明清中国人重新理解世界、认识海洋奠定了基础。该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 )
A.直接导致西方列强对华的武装侵略 B.加深中国对海洋和海外世界的认识
C.加强了中华文明与亚非大陆的联系 D.因政府财政难以为继导致未能持续
【答案】B
【详解】
郑和下西洋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做了交通上的准备,而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知识也为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为后来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提供了条件,加深了中国对海洋和海外世界的认识,B项正确;“直接导致”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据题意可知应该是加强了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不是与亚非大陆,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没有涉及,排除。故选B项。
8.(2022·广东茂名·一模)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了提高国家威望,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交流,D项正确;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是唐朝时期的事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2022·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一模)“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的破天荒头一次,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材料评价的是
A.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C.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明朝时郑和下西洋,选项B正确;葡萄牙人达·伽马在15世纪末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新航路,根据“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可知当时是明朝,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不符合,选项A排除;迪亚士船队和麦哲伦船队并非“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选项CD排除。故选B。
10.(2022·山东济宁·一模)习近平曾说: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这意在说明郑和船队是
A.和平的使者 B.文明的传播者 C.贸易的推动者 D.航线的开创者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也打击了海盗,调节了纠纷,说明郑和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故选A;B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
二、综合题
11.(2021·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随着明朝国力衰落,倭寇气焰日益嚣张,不断骚扰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倭患的完全解除……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其苦,严格要求士兵……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打歼灭战,……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摘编自《戚继光评传》
(1)据材料一,指出哪一事件成为了“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并据材料指出,在这一过程中郑和最远到达哪里?
(2)据材料二,概括戚家军屡败倭寇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明朝的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答案】(1)郑和下西洋;东非
(2)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戚继光的正确领导;战略战术正确。
(3)由友好交往到抗击外来侵略;明朝国力衰落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可归纳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
(2)根据材料二“……东南沿海倭患的完全解除……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可归纳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根据“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其苦,严格要求士兵”可归纳出戚继光的正确领导;根据“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打歼灭战,……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可归纳出战略战术正确。
(3)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由友好交往到抗击外来侵略。结合上述材料“随着明朝国力衰落,倭寇气焰日益嚣张,不断骚扰东南沿海”可知,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明朝国力衰落。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2022·福建三明·一模)唱词“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候,只为定国和安邦”称赞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2.(2022·湖北宜昌·模拟预测)在东南亚国家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从中不能得出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
A.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家 B.郑和远航增进了各国友好往来
C.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 D.当地人民以命名的方式纪念郑和
3.(2022·河南新乡·一模)朱元璋认为:“西洋诸国,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郑和下西洋
A.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B.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
C.展开贸易赚取大额的利润 D.积极开拓发展新海上航线
4.(2022·安徽合肥·一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5.(2022·山西·一模)九年级(1)班同学们开展“诗言志·悟情怀”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晋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敢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日月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岳家军纪律严明精忠报国的精神 B.戚家军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
C.郑成功抗击殖民维护统一的决心 D.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侵略的斗志
6.(2022·河南信阳·一模)“(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下列关于“他”的这一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B.加强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C.体现了明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D.发生在明朝后期
7.(202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正是郑和下西洋为16-17世纪数以千计的西方传教士的直接来华做了交通上的准备。传教士所带来的海外世界的新内容,也为明清中国人重新理解世界、认识海洋奠定了基础。该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 )
A.直接导致西方列强对华的武装侵略 B.加深中国对海洋和海外世界的认识
C.加强了中华文明与亚非大陆的联系 D.因政府财政难以为继导致未能持续
8.(2022·广东茂名·一模)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9.(2022·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一模)“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的破天荒头一次,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材料评价的是
A.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C.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0.(2022·山东济宁·一模)习近平曾说: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这意在说明郑和船队是
A.和平的使者 B.文明的传播者 C.贸易的推动者 D.航线的开创者
二、综合题
11.(2021·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随着明朝国力衰落,倭寇气焰日益嚣张,不断骚扰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倭患的完全解除……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密不可分。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其苦,严格要求士兵……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打歼灭战,……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摘编自《戚继光评传》
(1)据材料一,指出哪一事件成为了“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并据材料指出,在这一过程中郑和最远到达哪里?
(2)据材料二,概括戚家军屡败倭寇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明朝的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