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防灾减灾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防灾减灾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9 20: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3 防灾减灾
一、单选题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次数②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③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④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属于防灾减灾措施的是( )
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②加固堤坝
③营造防护林体系④提高城市化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某学校进行了一次防灾演习(如下图),此次演习针对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火灾 C.台风 D.洪涝
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击香港,引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风暴潮,造成相当大的损害,由于防备工作准备充足,香港特区整体上安然度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18年9月15日,香港岛外海上出现了巨浪,其主要成因是(  )
A.台风活动带来的强风吹拂
B.洋流运动引起的海水波动
C.夏季风带来的风暴增水
D.海底地震导致的海水猛涨
5.下列现象不会导致风暴潮发生的是(  )
A.台风侵袭 B.温带气旋活动
C.强风恰遇涨潮 D.火山爆发
6.下列措施属于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防波堤 B.建设防护林
C.及时发布预报 D.严格管理沿岸各种活动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某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图为该小组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夜晚,学生宿营最为理想的地点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8.f地发生泥石流时,①-④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1年7月上旬四川发生洪涝灾害,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习活动。据材料完成问题。
9.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是( )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④准备逃生物资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0.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 ②划船去救人
③游泳去救人 ④做人工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不停地祷告
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
12.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
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14.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干旱 D.火山爆发
15.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②退耕还湖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④陡坡修梯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11节车厢被狂风吹翻,造成4人死亡。据测风仪记录,当时瞬间风力超过13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在车厢被吹翻时,旅客应( )
A.赶快从车窗里跳出去
B.紧紧抓住栏杆降低重心
C.抱头蹲在过道里
D.钻在座位底下躲避
17.沙尘暴常发季节出行时,下列做法没有必要的是( )
A.全副武装,戴上帽子、耳套、风镜和雨衣
B.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将衣扣和袖口系好
C.注意观察交通情况,能见度低时,骑车者应下车推行
D.远离危房、危墙、广告牌及高大树木,尽量避开各类施工工地
广西梧州市是典型的山城,珠江干流西江从市区蜿蜒而过。近年来,该市滑坡等自然灾害有加剧趋势。下图表示梧州市地质灾害与月平均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市的滑坡灾害( )
A.具有明显的均衡性 B.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C.诱发因素之一是降雨 D.集中在夏秋季节发生
19.根据梧州市的自然环境特点,滑坡发生后需要防范的自然灾害有( )
A.洪涝 B.地震 C.干旱 D.风暴潮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21.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下图为2011~2018年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部分指标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22.受损点土壤容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 )
A.矿物质减少 B.孔隙减小 C.有机质增加 D.水分增加
23.防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保护、恢复植被②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③利用GIS进行监测④修筑拦挡设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6年6月14日,有五个旅游爱好者在广东韶关天池山登山时,突遇山洪爆发。由于出门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几个人手足无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登山探险出发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主要是( )
A.关注天气预报,避开雨季探险
B.进行逃生快跑训练
C.掌握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D.准备好急救药品
25.登山时如果突遇山洪来临,最好的逃生办法是( )
A.顺着山谷向低处快跑
B.顺着山谷朝山洪来的方向快跑
C.向山谷侧面的高处快跑
D.找到最近的一棵高树快速爬上去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甲、乙两幅图所示分别属于( )
A.灾害监测、灾害防御 B.应急避难场所、灾害防御
C.灾害防御、灾害监测 D.应急避难场所、灾后恢复
27.甲图所示可以监测( )
A.地震和台风灾害 B.寒潮和洪涝灾害 C.滑坡和台风灾害 D.洪涝和地震灾害
28.我国制定《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震具有突发性特点,预报困难②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损失严重
③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救援能力低④地震突发时使救援工作高速高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29.灾前准备: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____,牢记地震撤离____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30.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____为主,____相结合”。
31.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________。
三、综合题
32.[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和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具有飞行速度快、续航时间长、机动性能好、操作简单易上手等优点,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分析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
33.【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下图为发生在我国某海区的某次风暴潮的海面水位分布图。
(1)说出此刻渤海地区的风向及受灾严重的地区。
(2)简述减轻风暴潮灾害的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D
6.A
7.A
8.C
9.C
10.A
11.D
12.D
13.A
14.C
15.B
16.B
17.A
18.C
19.A
20.D
21.C
22.B
23.D
24.A
25.C
26.A
27.B
28.B
29. 应急救援包 路线
30. 防 防抗救
31.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2.监测区域全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对于通讯信号较差、植被密度较大、地势险峻的林区可以实施全面监测;可以大区域、连续性监测,提供森林病虫害情况的实时数据,及时制定最新的防治方案;机动性能好,可覆盖不同飞行高度,完成不同精度监测任务;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时效性好;减少喷洒作业人员与农药的接触,保障人身安全;利用飞行时旋翼产生的下旋气流,促使药物更好穿过森林层次,提升药物喷酒实效性,节水省药更环保。(任答5点即可)
33.(1)东北风 渤海的西南沿海(莱州湾沿岸)
(2)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