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单选题
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 )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 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 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
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3.冬季降水多,冬季植被比夏季更加葱绿茂盛的地区出现在( )
A.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B.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
C.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4.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5.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6.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
7.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
A.Ⅰ B.Ⅱ C.Ⅲ D.Ⅳ
下图为某地区季风气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长春和札幌纬度大致相同,但冬季时札幌的降雪量明显多于长春,主要是因为( )
①札幌的冬季气温比长春低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湿度增大③湿润空气受山脉阻挡形成降雪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濑户内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 C.终年多晴少雨 D.一年四季如春
10.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读“某季节季风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关该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该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12.关于该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大陆出现了高压 B.广州高温多雨 C.北京吹西北风 D.哈尔滨寒冷干燥
下图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及该月降水量是( )
A.7月,135mm B.7月,150mm C.12月,215mm D.12月,770mm
14.该地12月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15.该地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7.图中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018年7月1日,参加“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读下图“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帆船环球航行经过①②③④四地,风浪虽小但天气复杂多变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时会采用“Z”字形线路,上述四地应该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图中两艘帆船遭遇暴风雨,因桅杆折断而被迫退出比赛,推测导致桅杆折断的自然原因及其所处位置是在( )
A.盛行西风带——① B.东南信风带——② C.副热带高气压带——③ D.盛行西风带——④
印度是一个降水充沛,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每年5月份印度常经历高温天气。下面左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下图示意1950—2016年印度逐月洪涝频次、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位于印度( )
A.东南部 B.西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22.印度5月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太阳高度较大 ②东南季风影响
③晴天多,白昼长 ④沿岸暖流流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与6月份相比,9月份洪涝频次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大 B.气温较高 C.植被覆盖率较低 D.土壤湿度较大
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 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
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
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
25.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读不同季节某大陆的风向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面小题。
26.甲、乙两幅图中控制E处的风带和e处的气压带分别是( )
A.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C.西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7.甲、乙两幅图中E处和a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021年9月20日北京环球影城正式开园。图示意世界五大环球影城所在地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北京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的( )
A.西偏北方向 B.东偏北方向 C.西偏南方向 D.东偏南方向
29.与北京相比( )
A.洛杉矶冬季更寒冷 B.大阪气温年变化小
C.奥兰多年降水量少 D.新加坡地下水丰富
30.与大阪相比,北京冬温较低,主要因为其( )
①纬度高②受冬季风影响大③海拔高④降水少⑤受海洋影响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当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近地面的能见度下降时,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露点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广东某地某次大雾前后时段的相对湿度、气压、露点温度差(气温与露点的差值)以及风速的平均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最容易出现雾的时间段为( )
A.T1-T2 B.T3-T4 C.T5-T6 D.T7-T8
32.雾发生时的气象特征是( )
A.气压升高,利于空气对流 B.露点温度差较低,利于水汽蒸发
C.风速较小,不利水汽扩散 D.相对湿度不断上升,达饱和状态
二、综合题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初夏,类似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推移,日本也存在雨带自南向北移动的现象,被称为梅雨前线。梅雨前线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周边引导气流的影响,冷暖气团交汇。与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相比,日本梅雨前线降水强度较大。如图示意日本梅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
(1)描述日本梅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其成因。
(2)与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相比,日本梅雨前线降水强度较大,请从日本的角度说明原因。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如在下面右图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左图)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右图)。
(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上面右图中哪些地区理论上还可能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其成因。(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
(3)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4)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分析】
1.
奥伊米亚康东、南、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北方来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并在谷地中停滞积聚,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①正确;奥伊米亚康深居内陆,冬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小,②正确;北大西洋暖流对圣彼得堡影响较大,但无法对奥伊米亚康产生直接影响,③正确;千岛寒流对奥伊米亚康的影响很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
该地纬度高,夏天昼长可达21小时,夜晚非常短,A不符合题意。该纬度较高,当地土地都是永久冻土,C不符合题意。该地降水大部分以降雪的形式存在,D不符合题意。该地气候大陆性特征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非常大,B不可信,符合题意。故选B。
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地球寒极”。该地气候严寒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纬度:纬度较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且白昼时长短,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少;2.地势:地处东西伯利亚地区,海拔高,气温低;3.地形:处于山地环绕的盆地之中且地形北低南高,南下冷气流至此抬升并积聚,使盆地内部更加寒冷;4.海陆位置:地处大陆内部,受陆地冷气团影响,降温快。
3.C
【详解】
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只有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4.D
5.B
4.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里斯本气温低于雅典,这是由于里斯本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因而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雅典。故选D。
5.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雅典降水量低于里斯本,这是由于雅典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水汽较少,所以雅典年降水量小。故选B。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
6.A
7.B
6.猴面包树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期具有湿热的气候条件;猴面包树树干木质疏松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期内存在气候干旱的时段;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旱雨季分明;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A对;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终年干旱少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或极地气候,BCD错。故选A。
7.由上题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的为Ⅱ;Ⅰ是热带雨林气候,Ⅲ是热带沙漠气候,Ⅳ是地中海气候。故选B。
8.B
9.C
【分析】
8.
读图可知,札幌位于西北季风迎风坡,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湿度增大,湿润空气受山脉阻挡形成降雪,②③正确;札幌的冬季气温比长春低对降水没有影响,①错;冬季札幌吹西北季风,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
9.
读图可知,濑户内海沿岸南北两侧有山地,冬夏季风受山地阻挡都难为该地带来水汽,故该地的气候特点是终年多晴少雨,C正确;濑户内海沿岸纬度低,冬季气候温和,A错;位于夏季风背风坡,夏季高温少雨,BD错。故选C。
日本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南季风;受地形影响,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丰富,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丰富。
10.A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形成。
【详解】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
11.A
12.B
【分析】
1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间冷热状况出现季节性变化,使大陆上形成高气压中心和低气压中心的季节性转换,从而形成季节性变换风向的季风,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该季风的重要原因,A正确;季风环流涉及范围广,属于大气环流的一种,B错误;东亚季风主要包括冬季的西北季风和夏季的东南季风,这两种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关系不大,C错误;我国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A。
12.
图中显示,风从海洋吹向亚洲大陆,表明亚洲大陆上出现热低压,应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北半球夏季,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受夏季风影响,出现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B正确;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夏季风,当地夏季风为东南风,C错误;北半球夏季,位于季风区的哈尔滨应高温多雨,不是寒冷干燥,D错误。故选B。
东亚季风包括冬季的西北季风和夏季的东南季风(两者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亚季风包括冬季风的东北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和夏季风的西南季风(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13.B
14.B
15.A
【分析】
13.
题中曲线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图,当月气温和降水量累计值减去上月气温和降水量累计值,等于当月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可知,6月降水量累计值约为300mm,7月降水量累计值为450mm,则7月降水量约为150mm;11月和12月该地降水量累计值相似,表明该地12月降水量小。因此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及该月降水量分别是7月和150mm,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
读图可知,11月和12月该地降水量累计值相似,表明该地12月降水量小;11月气温累计值约为200℃,12月气温累计值约220℃,则12月平均气温约为20℃左右。由此判断该地12月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
读图可知,6月降水量累计值约为300mm,7月降水量累计值为450mm,则7月降水量约为150mm;6月气温累计值约为125℃,7月气温累计值约135℃,则7月平均气温约为10℃左右,则当地7月温和多雨。上题分析可知,当地12月高温少雨。由此判断该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A符合题意;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具有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排除B、C、D。故选A。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第二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最热月气温超过20℃,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最热月低于20℃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低于0℃,最热月气温较高的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最热月均温在0℃左右的属于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分配类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16.C
17.B
【分析】
16.
图中的气压带位于66°34附近,位于副极地地区,图中风向吹向该气压带,气流辐合,应为低气压带,因此图中的气压带是副极极地低气压带,C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分别位于赤道附近、30°附近和90°附近,与图中气压带位置不同,两侧气流特征也不同,排除ABD。故选C。
17.
图中风带风向明显向右偏转,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则图中风带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为中纬西风带。终年受中纬西风控制下,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属温带海洋性气候,B符合题意;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温带季风气候是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这些气候形成与图中风带无关,排除ACD。故选B。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30°附近、60°附近、90°附近分别分布着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低纬度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相应风带风向关于赤道对称,如南、北半球低纬信风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18.B
19.C
20.D
【分析】
18.
根据图示信息,①地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风力小,天气不多变,A错误;②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降水丰富,天气复杂多变,B正确;③处受东南信风影响,风力大,但受南信风及寒流的影响,降水少,天气不多变,C错误;④地地处西风带控制,天气多变,但风力大,D错误。故选B。
19.
根据题目信息,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时会采用“Z”字形线路,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小,A错误;②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B错误;③地地处东南信风带,盛行东南风,而帆船航行方向是向东南,正面顶风航行,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C正确;④处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盛行风向为西北风,而帆船航行方向是向东,属于顺风航行,D错误。故选C。
20.
①地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风力小,不易产生暴风雨,A错误;②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B错误;③处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C错误;④地地处西风带控制,风力大,降水多,容易发生暴风雨,D正确。故选D。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1、受气压带控制风力小,受风带控制或靠近季风源地风力大;2、温差越大,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3、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如果受山脉阻挡季风,风力小;4、若风经过水面或裸地,摩擦力小,风力大。5、受台风、海陆风或山谷风影响,风力大。
21.A
22.C
23.D
【分析】
21.
读图可知,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近4个月时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前后,近4个月时间;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近2个月时间;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近4个半月时间。比较可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综上述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
由图示信息并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纬度较低,5月份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故①正确;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由西南季风带来,②错误,AB错误。结合上题可知,5月份西南季风还没有到达,降水少,晴天多,且此时白昼时间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故③正确,C正确。沿岸没有暖流流经,④错误,D错误。故选C。
23.
读图可知,9月份和6月份的降水量相差不大,A错误。印度的洪涝灾害主要由降水造成的,与气温相关性不大,B错误。9月份和6月份的植被覆盖率差异较小,C错误。读图可知,印度自6月份进入雨季,降水丰沛,地表径流不断下渗使土壤湿度大,到了9月份降水总量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土壤中水分含量接近饱和,大部分降水直接转化为地表径流,形成洪水,D正确,故选D。
印度位于南亚季风区,其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明显分旱、雨两季: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2、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这时候主要是从西南方向的印度洋上吹来含有大量水汽的海风。3、季风显著。旱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雨季时南半球副高发出来的西南季风汇入塔尔低压。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印度半岛通常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旱季后期(4—5月)天气酷热,最高气温常高达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灾。
24.C
25.B
【分析】
本题组考查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等压面的特点,大气环流以及对气候的影响,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4.等压面凸向低处,说明该处气压较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由此判断该地3000米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的地方为低压,近地面对应气压为高气压带;两侧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高空为高压;因此近地面对应气压为低气压带,甲乙两处的风带,在近地面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的气压带可能是动力原因形成,也可能是热力原因形成的,A错误;高空空气受两个力,最终于等压线与风向平行;近地面受力为两个力,最终等压线与风向有一定夹角,B错误;如果甲乙风向相同,说明甲乙之间的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极地东风带,C正确;图中近地面气压带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错误。故选C项。
25.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近地面气压带为副热带该气压带,乙应该为盛行西风带,甲应该东北信风带。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该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故选B项。
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等压面,利用等压面的凸凹状况可判断:(1)气温高低。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近地面气温高。(2)海陆分布。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3)城市和郊区。城市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
26.A
27.B
26.读图,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北半球大陆冬夏季风向,甲图大陆东岸盛行西北风,为冬季;乙图大陆东岸盛行东南风,为夏季。E处位于30°-40°N大陆的西岸,甲图为冬季,此时受盛行西风影响;e处位于30°-40°N大陆的西岸,乙图为夏季,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本题选A。
27.甲、乙两幅图中E处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A错;a处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对;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C、D错,故本题选B。
28.A
29.B
30.D
【分析】
28.
洛杉矶的经纬度是(34°′N、118°W),北京的经纬度是(40°N,116°E),可知北京在洛杉矶的北方,根据经度差大于180°,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可判断洛杉矶在北京的东方,所以北京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的西偏北方向,故A正确,BCD错。故选A。
29.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所以与北京相比洛杉矶冬季更温暖,故A错,大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更强,大阪的气温年变化更小,故B正确,奥兰多地处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加上墨西哥湾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和湿润温和的南风的吹拂,降水量大,故C错,新加坡为岛国,土地面积小,储水量有限,故地下水并不丰富,D错。故选B。
30.
北京比大阪的纬度高,太阳辐射少,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大陆性强,受海洋的影响小,故①②⑤正确,两地都地处平原,北京冬温较低和海拔、降水关系不大,故③④错,D正确,ABC错;故选D。
奥兰多环球影城是美国环球电影公司旗下的大型主题公园,是美国环球影城中的一个,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另一个位于加州的洛杉矶的好莱坞环球影城。
31.D
32.C
【分析】
31.
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相对湿度达100%,说明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出现雾;由右图可知,T7-T8时间段,露点温度差为负值,且其绝对值最大,说明气温已低于露点,空气中水汽达过饱和,水汽能凝结成水滴,D符合题意。故选D。
32.
结合上题分析,T7-T8时间段最容易出现雾,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气压较高,但变化不大,A错误;由右图可知,露点温度差为负值,但其绝对值较大,且此时水汽达过饱和,不利于水汽蒸发,B错误;由右图可知,T7-T8时间段风速较小,不利水汽扩散,C正确;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相对湿度达到100%后下降,D错误。故选C。
雾的形成条件: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下垫面冷,空气与下垫面温差大,空气受冷凝结)。②空气中有凝结核。③大气稳定(风小、逆温)。
33.(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是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分析】
试题考查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
【详解】
(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7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等温线向北弯曲,也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弯曲,说明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原因是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西侧为海洋,海水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低。
(2)从图中看温哥华位于50°N附近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材料“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东侧是高大的山地,该地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且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由材料“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该地冬夏主导风向不同;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西侧为海洋,冬季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强,气温较同纬度高。
34.(1)特征:日降水量极大值位于九州岛西南部,北海道较小;日降水量最大值总体上自南向北递减;太平洋沿岸高于日本海沿岸。原因: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团提供丰富的水汽,暖湿气团自南向北移动。
(2)日本四面环海,水汽更加充沛;梅雨前线北侧的冷气团来自日本海,能挟带水汽;日本多山地和丘陵,受地形阻挡、抬升效应较强。
【分析】
本大题以日本梅雨前线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日本梅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日本梅雨前线降水强度较大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从图中看出,日本梅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在九州岛西南部数值大,分布密集,东北部北海道数值小,分布稀疏。说明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不均,南部数值大且变化幅度大,北部数值小且变化幅度小,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且太平洋沿岸高于日本海沿岸。成因是南部纬度低,离夏季风的源地近,北部纬度高,离夏季风的源地远;南部梅雨前线持续时间长,北部梅雨前线持续的时间短;挟带更多水汽的暖气团来自太平洋,自南向北移动。
(2)
从日本的角度分析,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群岛国家,围绕岛国和地形来分析:群岛国家,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大;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地形雨。
35.(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 说明:夏半年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 说明: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 说明: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
(3)同及原因:位于为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
异及原因:N地比P地纬度高,N地处于西风中心控制区,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
(4)偏西风(或西南风) 理由:空气沿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流动,受到北半球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
【分析】
本大题以气压带和风带为背景材料,涉及气压形势随季节的变化、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根据右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分析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
(2)
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因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区;如北回归线至30°N之间大陆西岸,夏季受来自陆地的东北信风影响,气流干燥,降水稀少;冬季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或60°N附近大陆西部,夏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或70°N附近的大陆西部,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冬季受来自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带影响,降水少。
(3)
读图可知,相同点:N、P两地均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将大西洋暖湿气流带到陆地,两地降水较多;不同点:N、P两地虽都受西风影响,但西风影响强度不同,降水量多少有差别;N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降水量多于;P地纬度较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强度较小,降水量较少。
(4)
读图可知,图中M高压中心北部,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砖偏向力右偏影响,形成西南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