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板题后 齐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时代背景简介。
1.根据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这是谁在回忆?回忆谁?回忆他的什么事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正音,学习生字解决1、2两个问题。
3.李星华主要回忆李大钊同志的什么事情?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这些事情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1-)(2-7)(3-17)(18-29)(30-3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
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4.这篇文章发生在军阀割据年代,当时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被害时间)(心情很悲痛)(对反动军阀的憎恨之情)透过“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可以看出。
2.介绍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到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3.带上体会到的感受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被捕前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就得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神态来分析。自由读一读2-7自然段,划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学生交流:
A、“那年春天……文件”(早出晚归的父亲、忙碌、局势很严重)——感情读句
B、“带了一会……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不想连累家人,爱家人)指名读句
C、“父亲是很慈祥的……总是耐心地讲给我们听。……含糊地回答我”(慈祥)、耐心。指名读句。
3.以往的问题,父亲总耐心地给我们解答,这一次,父亲的回答却是含糊的。什么叫含糊?为什么要含糊地回答?(孩子小,解释不清楚,不想孩子知道得太多,会受牵连。)齐读此句。
D、“父亲坚决地对母亲……我哪能离开呢 ”(坚守岗位、把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人、勇敢无畏、执着)。指名读句2-3人板书:坚守岗位
4、D句包含着两个反问句,你能找出来吗?你会把它变成陈述句吗?
小结:面对危险,李大钊同志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是多么忠于革命,多么无畏呀,让我们怀着敬意一起再读一读第7自然段的句子吧。
(五)学习第8-29自然段
1. 学生继续汇报句子:
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就向外走。”(勇敢、沉着、冷静)板书:不慌不忙)指名读句
2.李大钊为什么能这么冷静?(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把生死已经抛诸脑后)
B、“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理由。”(处乱不惊、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大义凛然)指名读句。
3.这个部分除了写李大钊,还用了很长的篇幅谢了敌人,齐读13-16自然段。
4.读后,你觉得敌人怎样?(凶恶)
5.写敌人有什么作用?(反衬)
6.分角色读8-17自然段(旁白 全班——敌人——李星华——)
小结过渡:被捕后的李大钊表现得多么从容,因为他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在法庭上父亲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第18-29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好好品读一下。
(六)学习第30-32自然段
1.齐读第30-32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得知李大钊被害,全家人无比的悲痛,从课文中舅老爷、作者以及母亲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
2.把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这样写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是前后照应的?你又体会到什么?
4.学生汇报句子
(1)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1)(“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2)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体会到局势很严重)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4)父亲不慌不忙地从……就向外走。
(4)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 ……( )
(七)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革命志士李大钊的那种大无畏,忠于革命的优秀品质。当然,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
板书:被捕前:坚守岗位
被捕时:不慌不忙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悲痛不已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