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重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诗句的语言美。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观察人: 观察点: 观察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设计: 教学操作流程 分析与建议(反 思)
学习内容提要 学生学习事项 教师导控事项
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生齐读课题。2.生读。 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古诗(出示课件)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是作者在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在望湖楼喝醉了酒写下的。我们知道读诗要有节奏,现在根据老师给你们划分的节奏自由朗读
环节二:走进课文,深入了解 环节二:走进课文,深入了解学习第二自然段黑云、白雨、风、水。2.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涌现来。3. 比喻。4. 浩浩荡荡5.“未”字学习第二句诗1.跳珠、乱入船2.雨水像断了线的珍珠跳入船中。3.“乱”字4.大、猛、调皮……5. 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三)学习第三句诗1. 忽字卷地风。3. 疯狂、猛烈……4. 这风吹散了 云 ,吹走了 雨 ,吹来了 水如天 。(四)学习第四句诗1.这水像蓝天一样蓝。这水像天空一样辽阔。……2. 水天一色3.陶醉4. 豁达、豪放5.学生背诵 环节二:走进课文,深入了解学习第一句诗1.通过朗读,你了解到作者看到了那些自然景物?请大家快速找一找,并用圆圈标出来。2.此时在你的眼前呈现的是什么自然景象?3.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4.真棒,而这个场景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5.这些词说明黑云来得猛烈。那这片黑云有没有把山遮挡住呢,你从这句古诗的那个词看出来?学习第二句诗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第二句诗中的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2.此时此刻你看到什么情景呢?3.它是怎样跳入船中,请用一个词形容。4.乱字体现雨怎样?5. 大雨像断了线的珍珠调皮的跳落到船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习第三句诗1.当苏轼还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2.请大家齐读第三句。是什么使云、雨转眼间就不见了呢?3. 卷地风是一种怎样的风?4. 这风吹散了 ,吹走了 ,吹来了 。学习第四句诗1.这水怎样呢?2.那水与天分得清吗?能用词语形容吗?3.此时苏轼被眼前的美景怎样了?4.同学们,我们知道每个景物都能表示一种感情,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而在这些诗里你读出了苏轼是怎样的一位诗人?5.同学们现在能不能挑战自己,把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古寺背诵下来呢
环节三:课堂小结 环节三:课堂小结学生回答 环节三:课堂小结1.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2.第二年,苏轼又来到望湖楼边饮酒观景,再次领略了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他兴奋地把这一切又写了下来。看!就是这首诗(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
环节四:作业布置 课后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环节五: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云雨 醉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