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的过快增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B.已经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C.目前仍然需要控制人口的数量 D.目前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2.下图为我国近1 000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形曲线,表明近1 00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3.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大幅增加。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若朱鹮增加1.5 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 kg(干重)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4.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被誉为“人间最后的乐园”,然而全球变暖正让这个天堂岛国面临着“失乐园”的危机。该国总统表示,政府将开始从每年10多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中拨出一部分,纳入一笔“主权财富基金”,用来购买新国土。这一现象给人们的最大启示是( )
A.沙尘暴已侵蚀海洋 B.酸雨已使人无法在陆地生存
C.减少CO2排放已刻不容缓 D.淡水资源面临枯竭
5.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庄稼、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以下关于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CO2、NO2和SO2
B.对原煤采取脱硫技术是防治酸雨的措施之一
C.用氨水吸收燃煤过程中的废气不仅有利于防治酸雨,而且可制造铵态化肥
D.火山爆发可能形成酸雨
6.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的是(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通过作物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向农田施用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8.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9.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苍蝇能够垂直起落和急速转变方向,这是由于苍蝇的后翅演变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了新型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生态价值
10.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而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若想控制藻类过度繁殖,有利于环保的处理方法是( )
A.向水体通O2 B.向水体通CO2
C.喷洒化学杀藻剂 D.投放滤食藻类的鱼
11.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2.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13.凯门鳄每年被猎捕的数量相当大,但据调查发现,其种群比过去还大,原因是其他经济意义较大的鳄如黑鳄、奥里诺科鳄和美洲鳄由于过度猎捕而出现种群萎缩等现象。凯门鳄生态适应能力较强,迁入美国和古巴的种群发展迅速,研究证实,凯门鳄种群的引入是拉尼尔湿地的古巴美洲鳄灭绝的主要原因。凯门鳄栖居于从海平面到海拔500 m的各种水体中。依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凯门鳄与黑鳄、奥里诺科鳄和美洲鳄之间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B.人们大量猎捕凯门鳄以获取鳄皮,属于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凯门鳄被引入拉尼尔湿地属于外来物种入侵,影响生物多样性
D.凯门鳄栖居于从海平面到海拔500 m的各种水体中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
1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15.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图。 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 )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16.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0分)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 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5)据观察发现近几年某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下图是科学家调查研究该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①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柱状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②根据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请提出你的保护建议(至少要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二孩政策”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减少环境污染”获得人们普遍认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最新预测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如下表。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16.6% 23.3% 26.5% 28.7%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这将严重影响劳动力来源,导致经济衰退,加重养老负担,因此我国适时放开“二孩政策”。
(2)2015年全球多数国家气温监测显示:年平均气温较往年持续升高。如图是与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
①图中B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__________;a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___。若生产者有2 5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
③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______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的途径,也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人类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19.(10分)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态工程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不适宜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遵循________的原理,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______________,使湿地依靠____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矿区生态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的重建。植被恢复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而不是种植农作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
(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_____能力;若过度排污,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锐减。
(3)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价值。
21.(10分)长江的水体污染主要是由于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在流经城镇时,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河流,造成河流污染。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分析,实验装置如图。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是生活污水中的N、P污染该植物,采收后可以直接用作饲料,若是工业废水中的金属污染则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铜、锌、汞等金属。
(2)此案例属生态工程的实例,它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请你写出该实验装置每组应采取的处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_______________。
(4)该工程能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实验结果如表,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 污水中TN、TP的去除率/%
总氮TN 总磷TP
对照 42.6 38.8
菰 92.8 83.3
菖蒲 92.7 94.3
混合 94.9 84.7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C 3.B 4.C 5.A 6.C 7.B 8.D
9.A 10.D 11.B 12.B 13.D 14.C 15.B 16.B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或K值)
(5)①如右图 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偷猎等(合理即可)
18.答案:(1)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衰退型
(2)①分解者 光合作用 ②能量流动 100 ③CO2 碳循环 C→A
19.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2)循环 (3)人类的干扰 自然演替 (4)土壤微生物 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20.答案:(1)物种组成 太阳能及工厂、村庄排污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2)自我调节 生物多样性 (3)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直接和间接
解析:(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但也有工厂、村庄排污中的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过度排污,会使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小河边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21.答案:(1)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 (2)自生(循环、协调) (3)一组只栽茭白,一组只栽菖蒲,一组混栽等量的茭白和菖蒲,一组空白对照(不栽植物) 相等且多数 (4)一方面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利用水中的N、P污染物,减少藻类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另一方面又能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 (5)污水中N、P含量的变化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菖蒲混合种植)
解析:(1)据题意知,人工浮床能净化河水,主要是其中的植物能吸收矿质元素。(2)因为河流流经城镇,所以此案例是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实例,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协调等多个原理。(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自变量是种植的植物种类,因变量是污水中的N、P含量。对实验装置处理应分为四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为茭白种植组、第三组为菖蒲种植组、第四组为茭白和菖蒲混合种植组。观察各组污水中的N、P含量,从而探究出净化效果。(4)“水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而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与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高及光合作用强直接相关。(5)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污水中N、P含量变化是实验的因变量,且对照组的N、P去除率最低。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