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 精细化复习课件 (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 精细化复习课件 (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0 14: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奴隶制
封建制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分散 整体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1.重要概念:
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雅典的民主制度;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
2.历史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历史现象:地理环境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影响
时空观念
一、探寻文明产生的原因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阶级
国家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生产力
矛盾
记事
管理
战 争


剩余产品掠夺
剩余私有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
效率提高
私有制
文明
文明产生的前提:__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__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世界三大农业发源地:
西亚——大麦小麦
东亚中国——水稻和粟
中南美洲——玉米番薯
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二、国家的产生
1、国家产生的主要原因:__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__。
2、国家产生的直接原因:__阶级斗争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__。
国家机器 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君主产生 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文字产生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官僚出现 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官员
古代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大多邻近大河流域
中国文明
约BC2500年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40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BC2300年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
古希腊文明
约BC800年
哪个例外?
龙山文化开启“万邦时代”
三、早期文明
1、古代文明的发展呈现的特点是:
基本独立发展,明显的多元特征。(地理环境影响)
2、早期代表性文明(5个):
西亚的两河流域、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
3、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四、西亚两河流域文明
1、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最初的文明。
2、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3、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①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
②城市成为向宫廷进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4、古两河流域的主要文化成就:(可概括为3+60)
①《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_。
A、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B、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②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③《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洪水与方舟的传说”
④发明了60进位制——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五、古埃及文明产生
1、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②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2、其主要的文化成就有:
①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
④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还体现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⑤特产纸——莎(suo)草(书写材料和出口物资)
六、古印度文明
1、环境条件:公元前3千纪(1千纪=1000年),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即生产工具的进步,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2、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
①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②古印度形成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
③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④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文化
①天文、立法、数学、医学等方面
②创造了数字1到9,发明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③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4、佛教
①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②主张众生平等,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七、古希腊文明
1、产生的条件: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①起源:公元前2千纪,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②古希腊城邦产生与公元前8~前6世纪,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A、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
a、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
b、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政体类型 权利分配
君主制
贵族寡头制
民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基本没有
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公民权有所上升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政体划分依据:
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共同点:都体现了公民政治这一特点。
知识海洋
古希腊民主制度演变
梭伦改革(前6C初) 克里斯提尼改革(前6C末) 伯利克里改革(前5C)
措施 1,废除了债务奴役制 2,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 3,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4,设立了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作为最高行政和司法机关 1,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国家的行政单位 2,五百人会议取代了四百人会议且权限有所扩大 3,十将军委员会 4,“陶片放逐法” 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向国民开放;
2、五百人会议由民众陪审团掌权,贵族会议丧失一切政治权利;
3、为担任公职或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或补贴。
4、扩大陪审法庭的规模及权限,使之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作用 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雅典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达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国和主要的文化中心。
【拓展】雅典:民主政治
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掌握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 大会
议事会
官员
陪审 法庭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抽签产生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审理大小案件(陪审员达6000人)
各机构的成员
主要司法机关
3、轮番执政
5、公民意识
4、法律至上
1、直接民主
2、公民主权
②请评价古雅典的城邦制度:(民主政治)
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A、积极:城邦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B、消极:
a、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B、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且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城邦制度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有何影响?
小国寡民
独立自治
民主政治
商品经济发达
文化上密切联系
文化繁荣
(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
(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
(共同的风俗、语言、信仰)
(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
③古代希腊文化
A、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B、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
C、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D、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
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柏拉图 “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
亚里士多德 真理高于一切;
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比较
文明区域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
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基础 发达的农业 繁荣的工商业、航海业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对外交往 很少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基本特征 经济上:农业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民主政治
特点 封闭型 开放型
海洋文明
山多地少,
交通不便
海岸曲折,
岛屿密布
小国寡民的城邦形态
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
民主政治
人文精神
大河文明
地处平原,
交通便利
土地肥沃,
灌溉便利
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集权政治
集体主义
★主题升华1: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应该秉持平等与尊重,摒弃傲慢与偏见,加深交流对话。
★主题升华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对待世界多元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世界文明的共同前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