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2023年高考历史精细化复习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2023年高考历史精细化复习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0 14: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14世纪
14-18世纪
17-19世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中世纪时期的西欧: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政治:王权的加强;统一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经济:工商业的复兴,自治城市的兴起
思想:大学的兴起,思想自由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衰落;政治分裂;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极一时;
思想:基督教会统治一切,强调禁欲苦行。
14—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布克哈特
“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发现的呢?
目 录
01、破其枷锁 解放人性
——文艺复兴
02、动其地位 主权突显
——宗教改革
03、毁其精神 科学立命
——科学革命
04、推其统治 锐化武器
——启蒙运动
学习目标
①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及资产阶级在不同时期的诉求,感悟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②建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之间的相互关联;
③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1517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实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实质是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生活。
原因:
(1)天主教会垄断文化,势力强大;
(2)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2、背景:
①思想背景:天主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经济基础: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
③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市民阶层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
④文化条件: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文化养料
⑤人才优势: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⑥科技原因:印刷术、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⑦催化剂: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使人们对宗教信仰和旧有的生活方式的产生怀疑与反思,促使人们反省。
3、文艺复兴的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4、思想核心:人文主义
5、人文主义的含义:
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近代科技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与来世
蒙昧和迷信
主张安于现状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追求现世的幸福
崇尚理性,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崇尚冒险与进取精神
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对比】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
6.代表人物及成就:
①14世纪“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文学特色: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②15世纪“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艺术特色: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7.文艺复兴的扩展:
(1)时间:15世纪后期
(2)表现:
①英国的莎士比亚等,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②文学特色: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时间地点 领域 代表人物 成就 特点
14世纪 意大利 文学 三杰 但丁 《神曲》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15世纪 意大利 美术 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幸福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16世纪 英国 文学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李尔王》 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8.影响:
(1)积极意义:
①政治: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
②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③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局限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在西欧多数国家中发生的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的思想、社会和政治运动,于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西欧,规模宏大,意义深刻。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
1.背景:
①经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西欧王权逐渐强化,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教会的民族化。
③社会: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天主教会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
④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
⑤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而分裂加剧了罗马教廷对德国的盘剥。
⑥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⑦序幕: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 · 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教皇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1)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德国宗教确定了“教随国定” 原则,改革形成路德派新教,并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因信称义
教随国定
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王权高于教权
2、路德的改革
主张:
影响:
体现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符合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的要求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简化了宗教仪式,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人的个性。
3、改革之扩展及影响
基督教
1054
东正教(拜占庭帝国、沙皇俄国)
天主教
16世纪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瑞士 加尔文教
英国 国教
其著作为1536年《基督教原理》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建立遵从国家政权的英国国教会,摆脱教皇对国家事务的控制,使政权高于教权。
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开展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西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注意:
信仰上帝过程的自由/自主性不等于信仰自由,信仰自由是广义的,有信的自由也有不信的自由,有信上帝也有信别的。灵魂得救的前提是信仰上帝。
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内部的事情。
【知识点拨】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加尔文坚持《圣经》是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冲破了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
(2)加尔文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3)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徒革命的旗帜。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否定神学思想
找到现世中的自我
——文化运动
上流社会
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
否定教权
找到灵魂得救的自由
基层社会
大众群体
——社会运动
教皇权威
新教
4、影响:
思想上:新教简化宗教仪式,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经济上: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化上:推动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宗教改革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物质基础);资产阶级需要借助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生产力并将其作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
②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思想解放)。
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自由空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
④科学家的努力,面向现实、重视试验、崇尚理性的理性精神及科学观测手段和工具的进步
⑤外来因素: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兴起: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3、表现:
①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②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③近代科学在光学、 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研究领域 国别 人物 主要著作 成就与贡献 影响
天文学 波兰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意大利 伽利略 / 证明日心说 “近代科学之父”
物理学 英国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万有引力定律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影响:
①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②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③科学革命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A、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B、为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①经济基础: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根本原因)
②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③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3、时间:17—18世纪
4、运动中心:源于英国,在法国达到高潮
(1)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霍布斯、洛克)
(2)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3)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5.核心思想:“理性”。
①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理性
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反对、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反对王权、教权、特权)
④对未来社会提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实行民主政治
代表 主要观点或主张 内容
霍布斯 首倡社会契约论 他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而创造的,君权是人民授予的,这就剥掉了国家、君主所披挂的“神”的外衣。但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而是将“君权神授”变成了由社会契约所授予的,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他坚持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
洛克 首倡分权学说、 赞成君主立宪制 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一些修正,提出了社会契约学说。但在国家的职能问题上,他认为按契约成立的国家不仅保障公民的自然权利,还要保护私有财产。在国家政权形式上,他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管理对外事务的权力应分别属于议会和君主,所以他赞成议会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他还承认分权中的立法权应占优越地位。他的理论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1688年“光荣革命”的辩护,他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典型代表。
【早期的启蒙运动】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17世纪 英国 洛克 《政府论》
高潮 18世纪 法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 《哲学通信》
卢梭 《社会契约论》
①君主立宪制。
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批判天主教会;②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①社会契约;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③人民主权,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民主共和制
6、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激进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扩张 18世纪后期 英国 休谟 《人性论》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提出了经验论、不可知论、温和的怀疑论、“经常连结”
“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批评重商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尊重他人)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要自由也要自律);君主立宪制
7、影响:
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族独立: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史学观点(重、难点知识)
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否定绝对权威;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等。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人文主义的诞生: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现世幸福;鼓励致富和冒险,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这些主张从本质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扫除了精神障碍。
3.16世纪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推动: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神圣权威,主张信仰即可得救,肯定了个人在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鼓励个人奋斗和积极进取,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发扬,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4.17~18世纪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启蒙思想家把人性发展到理性,深入到政治领域,反对压抑人性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提倡民主自由平等、重视科学,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尊重和维护人权;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社会剧烈的社会变革。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VS 欧洲启蒙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异 政治 条件 专制统治空前加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经济 条件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 条件 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计了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性质 属于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仍未脱离儒学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
影响 对封建专制有一定冲击,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极大地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同 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都提出了一些改造封建社会的主张。
二、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热情。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为打破“地心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
(2)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1)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2)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3)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4)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化。
(5)印刷术等科技进步与传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三、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1、从内容上看
①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动摇了封建统治。
②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架构。
2、从时间上看:对17—20世纪的人类历史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久远而巨大的影响。
3、从空间上看
①在欧洲,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②在美洲,为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推动了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③在亚洲,先后激励着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从政治上看
①推动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②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③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思想营养。
(5)从思想上看:
对人类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 恩格斯 《反杜林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阅读两则材料,思考西欧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
首先,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蓝图,成为推动资产阶级夺权与建制的基石
其次,思想解放运动也具有渐进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因而历史过程中的思想解放运动会受到阶级立场、时代局限的限制,因而也就具有了不彻底性和可发展性,由其衍生出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程度的阶级性与落后性。
合 作 探 究
在人文主义者们的带领下,西欧民众逐渐走出了中世纪。
新时代创造者的使命,等待着他们!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美国
英国殖民统治
(根本原因)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英、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