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3年高考历史精细化复习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3年高考历史精细化复习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0 14: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把握住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同时也认识到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
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掌握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从一国逐步发展到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程及各国革命特定的背景
3、通过文献史料的分析,掌握英法美德日等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特点。
4、通过本节课学习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课程目标
概念解释
资产阶级革命
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4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政、文等)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世界近代史开端)1、背景:
(1)经济基础: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4)传统:《大宪章》的颁行产生了通过议会限制君主权力的历史传统。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②1688年,“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革命结束。
1640
爆发革命
1649
处死国王
1653
克伦威尔
军事独裁
1660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1688
光荣革命
1689
1701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
革命结束标志:光荣革命
1688年,议会写信给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邀请他回来保护英国人民的自由、财产等权利。威廉接受后,率15000名远征军在英国南部登陆,詹姆士二世仓惶逃走,玛丽和威廉兵不血刃地进入伦敦,共同成为英国国王,这场政变由于没有发生流血冲突,被英国人所津津乐道,史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历史意义: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为何称它为“光荣革命”?
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权力的转移。
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
3、影响:
①国内意义:
结束封建专制,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世界影响:为北美独立战争和世界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标志着世界进入近代史。
4、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
①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明确限制王权。(立法权)
②发展: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议会把王位继承权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此,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意义:
①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②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选举权
集会权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权利法案》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英国王位的继承是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①否定了君权神授;
②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1701年——《王位继承法》
(二)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
①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外部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要求取得民族独立
④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2、过程:
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③1781年,美国取得约克镇战役的胜利,战争结束。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4、意义
①国内意义: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②世界影响: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①根本原因: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经济基础: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④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影响。
⑤外部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过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爆发;
②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③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君主立宪制)
④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法兰西第一帝国
⑤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
A、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C、性质: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⑥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材料一 拿破仑晚年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材料二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定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概括《拿破仑法典》的重要意义。
①否定了封建制度;
②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③巩固大革命的成果,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确定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欧美各国制定法典的蓝本。
3、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②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和革命思想
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法国的共和之路缘何如此曲折?
主要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
外部原因:欧洲其他国家的干涉
项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不同点 斗争对象 封建专制统治 英国殖民统治 君权、神权和等级制度
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程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妥协,保留了君主 美国独立战争后,南北双方进行妥协,在南方保留了大量种植园奴隶制经济 法国大革命最彻底,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撼动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政权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颁布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相同点 (1)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 (2)领导阶级都以资产阶级为主,革命主力都是人民群众 (3)斗争都充满了曲折,但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4)都颁布了法律性文件来巩固政权 (5)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 (6)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7)都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劳动的制度。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资本主义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是否保留君主)
①君主立宪制:英国为代表,德国、意大利、日本
②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1871年
德国统一与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俄国资本主义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阶级矛盾尖锐
③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
(2)时间:1861年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①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其他改革: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采取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4)影响
①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建立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③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内战:
(1)背景:
①1861年,美国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和奴隶制的存废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导致美国发生内战。
②根本原因:北方工业资产主义经济与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
(2)文件:为赢得民众支持,林肯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结果:1865年,联邦政府的胜利,内战结束。
(4)影响
①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②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统一了国内市场
③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④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统一:意大利统一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和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两条道路实现。
①1861年,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意大利王国;
②1871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4.德意志帝国建立:
(1)背景:
德国的分裂状态,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概况
①1864--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②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规定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创制法律、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项目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不同点 背景 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方式 革命(战争) 改革
任务 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解放农奴 摆脱民族危机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局限 未消除种族歧视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相同点 时间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背景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发展要求改变生产关系
任务 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化拓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 立法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行政由国王向内阁转移
①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及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受两大政党操控,国王的权力限于邀请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获得议会选举权),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首相
(政府首脑)
对议会负责
内阁
(政府)
组织内阁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国王
形式任命
统而不治
掌握行政、影响立法
监督内阁
国家权力中心




拥有立法权、财政权、行政监督权、军权等
选民
下院
议会
上院
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3、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4、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权和立法创意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5、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三、美国联邦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1、确立——1787年宪法的颁布
(1)1787年宪法的三大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②三权分立原则:
A、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
B、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
C、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
③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2)1787年宪法的评价:
①地位: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积极意义:
A、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③局限:
A、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B、带有种族歧视色彩
美国分权制衡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军队总司令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1854年
共和党
1828年
2、发展:两党制的形成
3、巩固——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内战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稳定。
四、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3、国家的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
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副署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行政权)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①幕藩体制衰落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④社会矛盾尖锐
(2)内容: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四民平等,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1889年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君主立宪制)
(3)影响:
①明治维新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②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1640年
1688年
1775年
1783年
1789年
1794年
1861年
1868年
1871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
德意志统一
意大利统一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61-1865美国内战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取得的胜利也至多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解决资产阶级掌权的问题。它只能是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加强,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俄、德、意、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呈现世界规模,到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了。
6.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③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知识补充】
1、分别列举四国确立的近代政体、时间、法律标志。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1787年宪法
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1875年宪法
德国:君主立宪制(半专制的)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概括四国近代政体确立的共同方式、共同特征 :
(1)共同方式:
①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或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颁布法律文件确立资产阶级政体
(2)共同特征:
①都实行代议制(间接民主),
②其核心是议会掌握立法权。
3、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
(1)含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由全体公民通过普选方式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公共权力机构,代表他们行使权力、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
(2)特征:
①议会行使立法权;
②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
③一般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3)认识:
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②政治制度要符合国情。
③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代议制的作用:
①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②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④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主化进程。
(5)基本评价:
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②但存在一定的局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例如:它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4、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受到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或殖民统治(如美国)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英法两国封建专制程度不同:英国王权薄弱,并形成了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的民主传统;法国王权强大,典型的专制君主制国家。美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北美人民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呼声强烈,并且从民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转变。
3.思想原因
(1)面临宗教背景:英国宗教阴影还很浓重,运用清教思想;法国启蒙运动后,理性取代蒙昧,运用启蒙思想;美国受宗教影响很小
(2)启蒙思想程度:英国注重传统,启蒙思想影响较小;法国经历启蒙运动,受启蒙思想影响大;美国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三权分立”思想。
近代民主政治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继承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
2、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3、代议制。以议会作为参政的一个窗口。
4、完善法律,强调法治。
5、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