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2023年高考历史精细化复习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2023年高考历史精细化复习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0 14: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家。从空间来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指广大的亚、非、拉地区。
1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
非洲的抗争
Contents


2
亚洲的觉醒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4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识素养
1.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 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从时空的角度了解亚非拉独立运动的概况,增强时空观念。
2.理解亚非拉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
3.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拉美独立战争背景
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经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因:
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②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③西、葡两国封建统治的衰落
根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
(1)法属海地独立(1791——1804)
①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
②成果:1804年1月1日海地共和国成立
③意义
A、是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
B、拉开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拉美独立战争状况
委内瑞拉国父——玻利瓦尔
阿根廷国父——圣马丁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
(2)西属拉美(1810——1826)
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16年征战,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
委内瑞拉国父——玻利瓦尔
阿根廷国父——圣马丁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
玻利瓦尔
圣马丁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厄瓜多尔
阿根廷
智利
秘鲁
“南美解放者”
(3)葡属巴西独立:
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
委内瑞拉国父——玻利瓦尔
阿根廷国父——圣马丁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
拉美独立战争后,基本上形成了
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巴西的独立不是通过武装斗争,而是由最高统治者发动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带有与宗主国分离的性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与宗主国仍保留着密切的联系。(如保留君主制、政府大权仍由原葡萄牙贵族掌握,仍保存了大土地所有制和奴隶制等等)
【思考】如何评价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积极
①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②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建立了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③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还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2 消极
没有铲除封建主义,只完成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材料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崩溃后,欧美列强主要是英美法德等国的势力便伸向了拉丁美洲。许多拉美国家在经济上已成为英国的附庸;美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条件以武力攫取欧美国家尤其是墨西哥的大片领土,同时对拉美各国在政治上加强控制,诸如提出了泛美主义,建立泛美同盟等;从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也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
材料一:独立以后仍然盛行大地产制。殖民地时期绝大多数克列奥地主的大地产不仅原封未动,而且他们又利用独立后掌权的条件,霸占从殖民者那里没收来的大量地产。这些大地产克列奥地主的大庄园,基本上仍保持中世纪的剥削方式。
材料二:拉美各国独立后,除巴西实行帝制政体外,其他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这是一种与欧美的民主共和制不同的考迪罗主义的共和政体,(考迪罗为西班牙语,意为领袖或首领。)考迪罗主义实际上是军人专政的军事独裁制,是大地主专政的一种表现形式。
3.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经济政治状况
政治:政局动荡,军事独裁的考迪罗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停滞
经济上:大地产所有制阻碍经济发展
依据材料分析,独立后拉美国家面临怎样的局面?
考迪罗(Caudillo),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外部: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内忧外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
(2)墨西哥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墨西哥人民推翻本国独裁统治。1917 年
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4.拉美的民族民主革命
(1)巴西: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佩德罗二世, 废除奴隶制度和君主制,建立巴西共和国。
伊达尔哥,墨西哥独立战争最早的领导人,被尊称为墨西哥“国父”
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任务、成果)
史料阅读:
第一条,在墨西哥合众国,任何个人均享有本宪法富裕的权力保障……
第二条,墨西哥合众国禁止奴隶贸易……
第二十七条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快或矿床中构成矿物质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第三十九条 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创立,人民在任何时候均享有改变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赋权利……
第十九条,联邦最高权力在行使权力时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1917年墨西哥宪法,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①废除奴隶制,保障人权。
②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采取适当的方式拆散大地产
③实行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意义: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思考】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从独立背景看——受外部因素影响大,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内部条件不成熟
2、从独立过程看——持续时间长,阶段性强,涉及的地域范围广,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3、从革命性质看——具有反封建和殖民压迫的双重任务,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4、从领导阶级看——由土著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
5、从独立结果看——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触动,政治上军事独裁的“考迪罗体制”,外部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独立后的拉美依然步履维艰
亚洲的觉醒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二、亚洲的觉醒
1.亚洲觉醒的条件
社会: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政治:帝国主义侵略导致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及思想的解放
阶级: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
根本:民族危机的加深严重阻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伊朗立宪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辛亥革命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材料: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棉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①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②1885年:国大党成立,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③1905年:反英新高潮——提拉克自主自产运动: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④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概况
提拉克被称为印度革命之父。
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奠基人,
印度国民大会党极端派领袖。
被甘地称为现代印度的缔造者。
四大纲领
自主:建立民主共和国
自产:经济独立
抵制英货:新的斗争手段
民族教育:启迪民族意识的复苏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
(2)伊朗立宪革命
①1905——1911年,进行立宪革命
②1907年,制定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③结果:失败
④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思想
史料阅读 1916年12月,伊朗《基本法》(宪法)颁布。知识民主势力和专制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基本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规定王权受议会的制约。议会有批准法律和国家预算及监督预算执行之权。
1907年10月,伊朗又颁布了《基本法补充编》。在《基本法》补充条款中,规定了民主原则,在政治上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宪法还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力,诸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布人身、财产等不受侵犯……
——整理自肖克《1905—1911奶奶伊朗资产阶级立宪革命》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初墨西哥宪法与伊朗宪法的异同之处?
相同:①在民族独立运动背景下颁布;指导思想上都受到西方启蒙 思想影响;
②内容上都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强调人民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③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不同:①规定的政治体制不同(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②1917年墨西哥宪法沿用至今,而伊朗宪法随着革命失败而终结。
【课堂探究1】
(3)中国辛亥革命:1911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②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③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④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⑥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曾经同样作为“觉醒者”中印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差异呢?
1、国家差异:印度的历史是短暂统一而长期分裂,中国则是长期的统一间隔以短暂的分裂;印度作为一个多宗教、多文化,缺乏主体民族的多元大国,而中国从周秦时期就已经构建起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逐渐形成了家国认同和文化认同。
2、社会差异:印度存在独特的种姓制度,强调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这成为了古代印度社会阶层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统一帝国内,尽可能地打破身份等级的限制,向民众“开放政权”。
3、文化差异:印度文化以信仰为本位的宗教型文化,重精神轻物质,追求来世,忽视现世的责任;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道德为本位的伦理型文化,推尊入世的处世哲学,中国人不把幸福放在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追求现实世界的幸福。
材料一 在美国夺取菲律宾之后,废除了西班牙原有的殖民体制,采取了“菲律宾人治菲律宾人”的策略,使用本国人管理本国人。
材料二 20世纪初美国大量向菲律宾输出资本。1914年美国在菲的私人投资为6400万美元,1918年达到1亿美元,1923年增至1.45亿美元, 到1939年美国在菲律宾的投资达2.69亿美元。
概括两则材料美国在菲律宾殖民扩张的特点?影响?
特点:
①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人
②资本输出不断增加
影响:
①加强了对菲律宾的殖民控制,严重阻碍了菲律宾近代工业的发展,阻碍了菲律宾近代化。
②客观上促进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菲律宾的近代化。
性质: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结果:失败——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4、亚洲的觉醒 性质、结果
3、亚洲的觉醒 特点、成就
特点: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政权,颁布法律。
成就:颁布资产阶级法律,推动了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推动了亚洲地区的资本主义发展。
5、亚洲觉醒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与欧洲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相互配合,亚洲成为反帝斗争的重要阵地。
(3)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
(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6、局限: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思考】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背景和经济根源:亚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为迅速,民族忧患和民主革命意识更加浓厚
2、领导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纲领。
3、斗争形式: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工人阶级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
4、国际性或联合性亚洲各国革命者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
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新时期
三、非洲的抗争
1、背景
①15世纪——19世纪中叶前西方列强入侵非洲,集中于沿海地区,进行罪恶奴隶贸易
②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激起了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③非洲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工业近代化进程缓慢
国家 殖民国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结果
埃及 1882
苏丹 1881
埃塞俄比亚 1894
英国
英国
意大利
政党组织
马赫迪宗教组织
皇帝号召
武装斗争
抵抗 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虽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
2、概况:
19世纪末非洲抗争特点:
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
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③领导力量多样,大多是封建统治阶级或者传统社会的统治者,体现了其落后性;
④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⑤非洲第一个政党出现,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⑥城市反帝运动兴起。如埃及开罗罢工斗争。
材料一 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皇帝孟尼利克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埃塞俄比亚人民纷纷响应皇帝的号召,万众一心,全国各地的战士几乎都来参加对意抗战。最终打败意大利军队,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 1896年3月1日,埃塞俄比亚军事先侦查到作战情报。得知意大利军因行军分隔彼此距离拉大。埃塞俄比亚指挥部决定利用机会,通过侧翼纵深作战逐一击破,……最终给意军沉重打击。
材料三:1894年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材料四 愚民政策下的民众,在酷吏压榨下逆来顺受,民众不懂也不关心国家的命运。当国家受到外来侵略时,偌大的国家没有支援战争的民众组织力量。
结合四则材料中埃抵抗外来侵略的史实,分析两国反侵略战争结果有何不同?原因?启示?
【课堂探究2】
结果: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埃塞俄比亚在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中胜利。
原因: 埃塞俄比亚:全民族团结抗战;抓住战机,指挥得当。
中国:战略失误,退缩保守;民众长期受剥削压迫,缺乏民族意识。
启示:科技、国力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落后国家通过全民族抗战也可以赢得战争胜利。
1、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3、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
由于①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在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一下三个特点。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
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
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
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
英美势力的渗入
序幕:海地独立
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进程
背景: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背景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小 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