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新华社,2017年2月10日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学习目标:
①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历史,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理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时空观念:认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③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人类面临的和平与发展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④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⑤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主要途径,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1985 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阅读材料,归纳邓小平对当今的国际形势做出了怎样的重要论断?其背景有哪些
重要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一、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背景:
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至今为止没有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
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确立依据(原因)
1.吸取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历史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和平主义思潮)日益高涨。
2.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留下了空间(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核武器的“双刃利剑”的制衡)。
3.二战后,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和冲突,最后基本得到了政治解决。
4.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1948年)在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5.时代要求:
①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效制约战争因素
②维护、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口、环境等)的需要。
【 拓展】
1.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2)国际恐怖主义
(3)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补充)
(4)宗教、民族、种族矛盾、领土、资源纷争
2.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因素:
(1)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2)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1)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
1、 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措施:
(1)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全球治理机制
A.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发挥积极作用。
B.地区层面:上海合作组织,有效维护欧亚地区安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2.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A.旗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B.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目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理论来源: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源自“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思想理念,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国际秩序公正合理的行动方案。
B.具体实践:
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
②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到2019年7月,已有100个成员。
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1)内涵与目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是一种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提出背景
①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是缘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谐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
③是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④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理性可行的方案。
⑤中国深受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压迫和剥削。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合作协议
截止2019年7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5份政府间合作协议
重大项目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如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空中丝绸之路、中俄原油管道等。
经济走廊
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截止2018年底,走廊框架下已启动或建成项目19个,总投资近200亿美元。
中欧班列
截止2019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近1.7万列,国内开行城市达62个,境外达16国家的53个城市。回程列车以达99%,重箱率达88%。
(3)实践:①“一带一路”
成就
贸易投资
2013—2018年,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超六万亿美元;
2013—2018年,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约900亿美元。
资金保障
截止2019年6月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沿线国家累计实现约7704亿美元,支付赔偿约28.7亿美元;丝路资金实际出资额近100亿美元。
人文交流
与沿线国家互办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互译平台。
高峰论坛
2019年4月2日,北京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席38人,6000余名外宾参会,各方达成了 283项务实 成果,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
(3)实践:①“一带一路”
成就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总部设于北京。到2019年7月,亚投行已有100个成员。
亚投行创世成员国地图
图示为“亚投行”投资方向。
其宗旨在于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区域合作、应对发展挑战等。
(3)实践:
②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19年5月15日,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这次大会,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学互鉴、 共同发展的平台,增强亚洲文化自信,激发亚洲创新活力,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3)实践:
携手抗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截至2020年5月11日,国外新型冠状肺炎累计确诊已超过400万。
截至2020年4月18日,中国向18个国家派出20支医疗队/工作组(不完全统计)。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习近平
这些具体措施,表明了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全球携手应对挑战是实现共同美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持续提供议题设置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主动设置“和平发展、共同繁荣”议题,易理解、可接受,是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课堂小结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和平表现
发展表现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制约战争的因素
发展方面
和平与安全方面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战后全球治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全球治理
加强国际治理与协调
全球层面: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
地区层面: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金砖国家(BRICS)与2015年新开发银行(ND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携手抗疫
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