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21世纪)
发展主要趋势: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发展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机遇
①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②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③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等等
挑战
全球性问题:①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激进民族主义等);②贫富分化严重;③全球气候变化;等等
怎么做: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共同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大背景: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必然 结果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素养目标
1.认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必然趋势及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2.认识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时空观念)
3.通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史料实证)
4.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重大影响及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
5.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树立全球意识、责任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新航路的开辟
20世纪初
一战
1945年
二战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1991年
苏联解体
1955年
北约、华约
美苏为中心
的两极格局
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第三、四、五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二战后初期:两极
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
苏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兴独立国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
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美国
苏联
中国
日本
西欧
第三世界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欧盟
第三世界
1991年——现在:两极格局
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
世界多极化的背景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美国一家独大,企图营建单极世界;
3、世界多个力量(发展中国家)及政治民主化的推动
4、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5、科技革命为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条件
6、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1、当今格局: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思考点: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时间 战争 发动国家 发动理由
1999年 科索沃战争 美国等北约19个国家 民主、人权
2001年 阿富汗战争 美国等北约部分国家 “反恐”
2003年 伊拉克战争 美英联军 伊有杀伤性武器和践踏人权
2011年 利比亚战争 美国等北约部分国家 “人道主义”救援
西方国家未经安理会明确授权对一些主权国家发动的战争
①美国: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也使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②欧洲联盟: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
③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④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 政治乃至军事大国 )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⑤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 )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 负责任大国 )的作用。
⑥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 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
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
①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②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
③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④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两极论重意识形态,多极论重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两极论突出一国的国家实力,有实力就可以为所欲为;多极论认为各国的国家行为必须考虑共同的道义因素和尊重国际公理”,“两极论重军事力量,多极论重经济、科技实力和友好关系,强调各国和平发展的意义”,“两极论反映两超的战略利益,多极论反映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杜小强
3、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的影响
3、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它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主要表现:
(1)生产国际化
(2)贸易自由化
(3)资本全球化
(4)科技全球化
实质: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孤立,建立联系;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17—18世纪英荷为代表的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掠夺原料,抢占市场(商品输出),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温故知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1、经济全球化
(1)进程
①起源: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现: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③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④二战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⑦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2)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经济
全球化
新科技革命
交通通讯
发展
技术手段
推动者
跨国公司
扫除障碍
体制 保障
两极格局、冷战
结束瓦解
市场经济
体制
根本动力
催化剂
国际金
融发展
原始动力
利润最
大化
协调
机制
【思考】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贸易自由化。
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2)生产国际化。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
(3)资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各国相继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加快了金融业的整合。(4)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当今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基础。
(5)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得益于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趋同发展,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世界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6)科技全球化。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7)发达国家为主导。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8)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影响
①积极
A、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B、能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力。
C、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D、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②问题
A.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危险;
B.大部分利润流入西方发达国家
C.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
D.其他问题贫富差距加大、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与文明冲突
(4)应对
①顺应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
②各国既要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新秩序。
④全人类共同行动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繁荣。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2、区域经济集团化
欧 盟
东 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1)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2)国际分工的差异与经济竞争的需要。(3)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推动。(4)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1952年
煤钢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欧盟成立
欧元启用
1958年
1967年
1993年
2002年
2007年
法德为核心,意、荷、比、卢六国
共12个成员国
成员国达27个
2019年
英国脱欧
(1)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2)美、加、墨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3)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被称为反映APEC精神的7个关键词。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徽标 (旗帜)
建立时间 1993 1994 1967 1989
成员国 法、德等27国 美、加、墨 印、菲、马等10国 中、美、日等21国
成员差异 发达国家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合作领域 政治、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安全 经济
与中国关系 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产品被挤出北美自由贸易区 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加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的具体体现。
经济全球化则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关系: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1、社会信息化
(1)含义: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 网络 )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发展趋势:
进入 21 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 )的时代潮流。
(3)影响:
①积极:
A、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
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②弊:
A、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
B、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
C、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D、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2、文化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2)各国的做法: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征),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3)中国的态度: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社会信息化是一场新技术革命
1、主要内容: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传输手段现代化为主要内容,信息传输手段的现代化,又以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核心,现代信息网络以其速度快、容量大等特征,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2、三个层面
①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
②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
③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活信息化。
3、四个阶段
①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
②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
③企业信息化阶段。
④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