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2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2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0 11:25: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你去过哪些地方游玩?哪一次旅行让你特别难忘?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碧海蓝天、高山大川、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乡村美景……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写成游记,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学写游记》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学习目标
1.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游记写作。
2.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描绘所见景物的特征。
3.能够寓情于景,融理于景,正确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游记有哪些基本特点
1.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2.顺 序:游踪(移步换景),时间(移时换景)
3.角 度:定点观察(俯视仰视环视)、移步换景
4.表现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写景与写人结合
多角度观察(不同方位、不同感官)
一、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就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经历),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感受)的散文。
合作探究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历,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三、如何写好游记呢?
阅读教材111-112页的写作指导,找找写好游记的五把钥匙。
一、顺序要清晰
二、详略要得当
三、写景要动人
四、情感要融入
五、具有知识性
立足点 景物 观察角度 景物特点
河心 《壶口瀑布》 水 俯视龙槽 河中河,深不可测——奇
仰观上游 排排涌来 势如千军万马 挤着 撞着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畅畅快快地驰骋——雄
俯视深沟 跌 碎——险
平视龙槽两侧 乘隙而进 折返迂回 钻石密缝 淌过石板 夹在石间 如丝如缕 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 罩在七色彩虹中 ——多姿多彩
石 俯视脚下 如钢似铁的顽物 窟窟窍窍 蜂窝杂陈——水的力量
(一)顺序要清晰
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顺序合理)
以游踪为序是写游记常用的写作顺序。每到一处,观察点不同,所见之景也会不同,随着自己游览参观的开展,将一处处迷人的景物有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移步换景。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就是以游踪为序,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例如《登勃朗峰》,通篇文章用到了移步换景法,第三段、第四段就用到了定点观察法,对勃朗峰的美丽风景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描绘,突出了勃朗峰的无限魅力。再如《壶口瀑布》中对“龙槽”的描写,作者也用到了定点观察法。
游览过程中的一些特别经历也可以写出来,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如:马克 吐温在《登勃朗峰》写下山时车夫车技之高,叙述这样的奇人奇事,就使得这次旅行更有传奇色彩了。
(二)详略要得当
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能体现这一处景物的特征(独特性)的要详写,而不能体现其特征的则要略写或不写,如《登勃朗峰》就抓住了勃朗峰景色秀美、雄伟壮观的特点进行详写。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长句短句结合
(三)写景要动人
1、写出景物的独特性
2、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写,让笔下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
巧用修辞,增添文采(语言优美)
在写作中,除了要工于遣词,还要善用修辞。妙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这样不仅能使事物更形象,还可以引发读者的遐想和想象,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
(四)情感要融入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②……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壶口瀑布》
思考:你能从以上两个片段得出游记写作中生发感觉和思考的方法吗?
融情于景
景中有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游记,写的就是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是“我以我眼看世界”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应让游览参观中的景成为我们内心情感的载体。如《壶口瀑布》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五、具有知识性
要让自己的游记有内涵,我们往往还应该让自己的游记具有知识性。
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人文典故,丰富内涵(内容丰厚)
如果在游记中引入一些典故、传说、史料、前人的评价等,定然会丰富游记的内涵,给景物添上一层诱人的人文色彩。如《登勃朗峰》写下山时车夫车技之高,叙述奇人奇事,就有传奇色彩。
绘景致
详略得当,
突出重点
抒感受
情景交融,
表情达意。
明游踪
游踪清晰,线索分明
血肉丰满,主次分明。
课堂小结
创新思路,彰显个性(构思新颖)
写作时,可以依据内容特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进行观察,创新写作思路,彰显作者独特的个性。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既用它串起文章,形成时空线索,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这就使文章在“展现”之余又有“讲述”,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
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歌德
一、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温馨提示: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写作实践
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许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风景,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在记述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三、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 》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2.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部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3.参观的目的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范文引路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
周日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
北京的初春还有些凉意,但当我看到大门口树上的花苞时,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一进门,我们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种着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说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几经沧桑,却依然繁茂。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满院飘香。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迅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先生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
鲁迅先生在这间小房子里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范文引路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里面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 “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 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
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对鲁迅先生更加崇敬了。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
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作者在写作中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卧室兼工作室和陈列大厅。写卧室兼工作室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的简朴、惜时的品质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写陈列大厅是概述鲁迅先生为国为民的主要事迹,赞扬他的民族精神。
(2)语言朴实。和鲁迅先生的北京故居一样,作者的语言十分朴实,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敬之情。
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