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巩固卷(总分67分)
一、 文学常识 (10分)
1、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我们学过他的文章(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8分)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三、重点词语解释(13分)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怀民未寝 寝:
3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闲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 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6、月色入户 户:
7、欣然起行 欣然: 行:
8、解衣欲睡 解:
9、水中藻、荇交横 水: 藻、荇:
四、重点语句翻译(8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五、课文内容理解 (28分)
1、全文以________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________心境。 (2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6分)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6分)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2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3分)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3分)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3分)
巩固卷【参考答案】
一、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苏洵 苏辙 “唐宋古文八大家”《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浣溪沙》
二、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三、重点词语解释()
1、念:考虑,想到
2、寝:睡
3、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5、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户:窗户
7、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走。
8、解:脱、 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四、1、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五、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6、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7、*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8、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评卷(总分18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8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4分)
1.欣然起行( ) 2.月色入户( )
3.遂至承天寺( ) 4.但少闲人(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3分)
四、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3分)
五.感悟课文写句子:试写一句话:“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的苏轼。”(4分)
答案:
一、略
二、1.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四、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五、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