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必修一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1 22:1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
科  目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一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而且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英国的政体,应该有一个框架结构在头脑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比较英美政体的区别。学生喜欢小组讨论形式完成,效果不错。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理解一个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由其国情决定的,不同的政治制度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图说历史、材料分析、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探究。
2.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讲解,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2.联邦制的建立,美国内战,宪法第14条修正案。 
教学重点、难点
1.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2.美国为什么从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美国联邦制权力结构的原则及运转。
教学资源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
请大家打开教材,今天进入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的学习。现在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的这一幅图大家一定认识(稍作停顿),这是著名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上,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赠给美国的礼物,是自由的象征,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讲到民主、自由,就绕不开美国1787年宪法,那么美国宪法是怎么制定的,它包括哪些内容,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活动2
 
二、材料展示,合作探究
一、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
请大家跟随我一同穿越时间隧道,回望美国独立之初的形势,首先进入一个情景,会前,你看到报纸上有一幅画,画面是一条被截成几段的蛇,下写到:“不联合起来,就要死亡”。 如果你是麦迪逊,请你向美国人民说明建国之后面临的危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
邦联政府没有征税权,难以解决战争遗留下的巨额公债;各州拥有关税权,既不能制定统一的对外关税,给英国的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又互设关卡,阻碍州际贸易;在外交事务上因不易协调13州的利益,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
那大家再想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危机的出现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
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当时的美国不是才刚刚独立吗,为什么政府就这么羸弱?其实只要你稍微了解多一点的话就不会迷惑了,当时的这些美国人他们自由散漫,憎恶霸权,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迫不得已,他们是连国家和政府都不想要的。什么总统,什么政府,什么首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独立宣言》宣布的那个观点:人人生儿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所以当美国人认识到美国需要一个有力的中央政府这个问题后,1787年5月至9月召开了费城制宪会议。
根据这段话,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
体现出了美国人骨子里面对政府的一种不信任感,如果把政府比作一个壮汉,那他们既希望这个壮汉能保护自己,又要把他的手脚给束缚起来,以免壮汉把拳头伸向自己。
正如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向代表们说:“我们需要一种政治智慧,我们在努力地寻找这个智慧……我们今天是靠这个智慧来设计整个国家和政府的模式……”你认为富兰克林所说的“智慧”体现在政体上指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看到教材40页。
二、1787年宪法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
这种设计整个国家和政府的模式的“智慧”指的就是联邦制。
1787年宪法规定以联邦制取代邦联制,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是如何分配的?
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如立法、征税、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发行货币、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和缔约等。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但是,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那邦联制和联邦制有何区别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教师总结为:
邦联制下的中央政府像一个松开的手掌,软弱无力,而联邦制建立后,中央政府就像一只握紧的拳头,强劲有力。美国宪法的设计者们用联邦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国宪法中的联邦制原则。
教学活动3
 
三、结合实际,知识运用 
过渡: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矛盾的美国人民最担心的是出现政治寡头,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两个字“分权”,即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
权力分配后,各权力之间关系如何呢? 请大家仔细阅读一遍教材上的三角图,进入我们的“想想议议”,猜想一下在具体的实践中三权是如何协调运作的。
总统办公桌上,放着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政府高级官员、联邦法院大法官的建议书,你认为要送往何处才能被批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美国总统的任命权需得到国会批准
布什于2007年10月底否决国会提出的法案,11月8日复议时,拥有435个席位的众议院以361票对54票,推翻布什上周对本案的否决。法案有效。他否决法案后,为什么国会又能使法案通过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复议时若以2/3以上通过,即为有效。
1972年水门事件后,国会组织的的调查中全部证据指向了总统尼克松,国会要求他交出关键性证据,1973年7月尼克松得知参、众两院决意弹劾他。他于8月8日宣布辞职。 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国会可弹劾总统
联邦法院于1935年宣布《工业复兴法》被判违宪。1936年宣布《农业调整法》被判违宪。《工业复兴法》最终因为违宪被宣布撤销。联邦法院将总统和国会共同通过的法案宣布违宪,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为:法院可宣布国会通过、总统签字的法律、法令违宪,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那我们再来概括总统、国会、法院三者的权力。总统的任命权需得国会批准,总统有否决权,同时国会拥有复议权、弹劾权,法院拥有司法最高解释权。这样一来总统、国会、法院三权分立,体现了美国宪法中的又一重大原则——分权制衡原则。而总统和议会议员都是由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还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对总统负责,故称为总统共和制。
我们再来回顾一遍美国联邦政府三权分立与制衡关系(播放幻灯片)。这种结构体现美国宪法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设计者们设计政权组织形式——就是政体,即用三权分立下的总统共和制解决了中央内部如何分权的问题。
教学活动4
 
四、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小结:回顾一下我们这一节课的内容呢,其实就是两条线索。第一:用联邦制原则来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问题;第二:用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的原则来解决中央内部的权利分割问题。在两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从大西洋西海岸一块蛮荒之地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1787年宪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它已然成为美国人的一种精神信仰,它所确立的原则贯穿到美国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