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变形记
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传奇英雄和圣教徒式的人物”。
作者介绍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1924年, 他像一个民间的小人物,默默无闻地病死于维也纳
近郊的疗养院。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
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卡夫卡是曾经活在世上的人中,最纯粹的写作者,他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他在逝世前最后遗言是,要求把自己的全部东西烧掉。幸运的是,没有人这样做,幸运的是,人们终于渐渐发现,卡夫卡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卡夫卡铜像
世界文豪书系——卡夫卡全集(9卷)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变形记》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格里高尔这样一位中产资级的代表人物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因为再也不能为家庭创造财富,从而被家庭所抛弃。他在寂寞和孤独中悲惨地死去。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
小说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1914—1918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使人们孤独、颓废、绝望。
概括节选课文故事情节:
格里高尔是个旅行推销员。
一天早晨,他从噩梦中醒来,
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
的甲虫。公司协理为他没上班找上门来,父母和妹妹也急来询问情由,都见状大骇,父亲把他赶回卧室。
格里高尔 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犹豫。
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他们已经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
格里高尔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 却保留了人的意识。
情节归纳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情节 1.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 2.清理房间,格被驱打 3.将被丢弃,绝食死去
情态
格里 惶恐、回忆 忍受痛苦 绝望
主任 惊骇、逃走
父亲 恼怒、驱赶 打击 厌弃
母亲 惊骇 躲避、昏厥 冷漠
妹妹 关心 生气 厌弃
变形前
生活沉重
工作艰辛
拼命还债
养活全家
变形后
活动艰难
无人理解
满身创痛
亲人厌弃
善良忠厚
有责任感
孤独无助
痛苦绝望
格里高尔
格里高尔是个心地善良、勤劳有责任心、内心忠厚的人。他为了家人的幸福备尝人生的艰辛与委屈,默默地承受着生存的巨大压力,直至为家人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正是我们产生同情与怜悯的原因。
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变得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甚至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因而,《变形记》可看作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
从社会(或者说公司)角度分析:
a.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的朋友。格里高尔承受着繁重恶劣工作的沉重压力和渴望知己而不可得的孤独感。
b.总是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对职员非常苛求的老板,没骨气的、毫无同情心、面目可憎的听差、医药顾问和秘书,格里高尔工作圈的人际关系十分恶劣。
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非人的“异类”——甲虫?
从家庭角度分析:
父母欠下的沉重的债务、家人对他的习惯性的依赖让格里高尔不得不长期忍受他不堪忍受的工作和同事。
从个体角度分析:
极为厌恶、渴望摆脱,却偏偏必须忍耐,并且是长期忍耐,虽然在理智上可以接受的,但很可能在潜意识里格里高尔是希望有什么突来的变化打破这种他越来越难以承受的千篇一律的极为繁重恶劣的工作与让人憎恨的环境。在万般无奈之下,变形是逃脱目前生活状态的一种途径,虽然不一定是好的途径。就如同我们有时候希望自己暂时消失或者渴望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或者龟缩隐藏起来一样。
现代人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精神压力,但是我们的韧性与刚性却并没有同时提高,设若陷入如此的人生困境,也许唯有萎靡不振以至于死亡一途了。在卡夫卡笔下,格里高尔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死亡。
如果我们像格里高尔一样,失去一切自主能力,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时,我们将何去何从?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所刻画的格里高尔的心理经历,有何表现意义?
提示——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