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光学复习 之 反射折射凸透镜(2.5-2.6)
(全卷共34个题,满分100分,建议用时45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现象而引起的是( )
A.小孔成像 B.湖光倒影 C.林中阳光 D.雨后彩虹
2、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
湖水中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 虚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小 B.虚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大
C. 实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小 D. 实像,大小变大,距离变大
3、如图所示的光学作图,正确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通过凹透镜 C.光的折射 D.光通过凸透镜
4、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 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 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 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D. 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5、如图所示,N点是人眼在M处看到的河中鱼的位置。若有人从M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 叉去,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 射( )
A. N点,N点 B. N点下方,N点上方 C. N点下方,N点 D. N点左方,N点下方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厘米,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厘米 B.15厘米 C.20厘米 D.40厘米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 f= 20 cm
B.当物距 u= 30 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 u= 8 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移到距凸透镜15 cm处的过程中,像会逐渐变小
8、小明身高为1.5 m,站立在平面镜前2 m处,他以0.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 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1.5 m,像变大 B. 4.4 m,像变小 C. 2.2 m,像不变 D. 4.4 m,像不变
9、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 中兴 B.轿车上 兴中
C.公交车上 中兴 D.公交车上 兴中
10、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欲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 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 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10° D. 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1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铅笔水平向右移动,它的像将变小
B.若改用一块更大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大
C.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1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并在桌面上垫一张白纸,再将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在蜡烛B位置放置光屏,光屏上会出现蜡烛A的像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保持不变
D.实验中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3、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 都不能成像 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4、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5、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昆虫像的光路图的是( )
A. B. C. D.
16、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A.a端变细,b端变粗 B.a端变粗,b端变细 C.a端变细,b端变细 D.a端变粗,b端变粗
18、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
19、如图,小胡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就是利用图示原理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D.若在透镜的上方用不透明的布盖住了透镜的一半,则像只呈现下半部分
20、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
(1)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 属于虚像的是 ;
(2)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22、《康熙几暇格物篇》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
(填写字母)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 (填写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
23、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米。若小红坐到了距镜子1m处,看到镜子中的视力表更加清晰,此时视力表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镜子中的视力表有些暗,应该用灯光照射 (填“镜子”或“视力表”)。
24、小超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在一圆柱形敞口容器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后,发现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若他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他保持激光笔位置和激光入射角不变,使水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会观察到光斑向左移动。
25、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则他可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26、小明用手机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如图所示)无法正常对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时像成在感光器(相当于光屏) (填“前”或“后”)。小明发现将 透镜紧靠在手机镜头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理解了手机微距镜头的工作原理。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7、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的一束激光,该激光与水平面夹角为45°,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B点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当A点与水面相距3m时,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若水位下降0.5m,则光斑B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了 m。
28、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是 ,折射角大小为 ,光是从 (填“空气射入玻璃”或“玻璃射入空气”)。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比入射角增大的 (填“多”或“少”)。此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便会没有 (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29~32题每空1分,33~34题每空2分,共36分)
2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 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小林让人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小科认为这样得出结论不合理,原因是 。
(2) 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 实验中选用 (填“粗糙”或“光滑”)的纸板效果好。实验中的可活动纸板除了能显示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
30、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3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平面镜和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__(平面镜/厚玻璃板/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小金学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乙所示。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改变/不变)
(3)细心的小金还发现家里汽车(如图丙)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设的目的17的是夜间开车时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___(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3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 。
入射角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0° 11° 22° 32° 40°
(3)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32°,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
3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
(4)若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3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甲,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推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当蜡烛燃烧变短时,若要使像成在原来的位置,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①将蜡烛上移 ②将蜡烛下移 ③将凸透镜上移 ④将凸透镜下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将一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烛焰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片是 (选填 “近视”或“远视”)眼镜片。
(4)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填“A”或“B”或“C”)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PAGE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B C A B D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B A C A C A D
七下科学-光学复习 之 反射折射凸透镜(2.5-2.6)
参考答案
21、(1)①④ ②③⑤ (2)③④ ②⑤
22、 E; E
23、 4.6 不变 视力表
24、(1)增大; (2)上升
25、放大 会聚 靠近
26、 后 凸
27、(1)6m; (2)向右 1m
28、EO 45 玻璃射入空气 多 折射光线
29、(1)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 不能 不发生 (3) 粗糙 在同一平面内
30、(1)B、D (2)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 (3)油
31、(1)薄玻璃板 (2)不变 (3)上方
32、(1)在空气中喷洒烟雾; 漫; (2)①反射和折射; ②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45°
33、(1) AO和OB; (2)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不变); (3)玻璃; (4)玻璃。
34、(1) 投影仪 7.5cm-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