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上下册 4.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单选题
1.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生物的繁殖现象
B.同卵双生的孪生姐弟相貌相似——生物的遗传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生物的复杂反射现象
2.在“终考铃响,考生立刻停笔”和“手不小心碰到尖刺缩回”两个反射中,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在( )
A.大脑皮层、脊髓 B.大脑皮层、小脑 C.小脑、脑干 D.脊髓、大脑皮层
3.“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觉形成在耳蜗中
B.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遍,属于非条件反射
C.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这种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4.下列反射活动中,哪一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有人看见“酸梅”两个字就分泌唾液
C.听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们缓解了饥渴
D.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手语给学生“讲故事”,学生感动地哭了
5.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与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感受器
B.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5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
D.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
6.下列各项中,属于复杂的反射的是( )
A.吃梅子会分泌唾液 B.看央视春晚哈哈大笑
C.婴儿出生就会吸奶 D.遇到强光眨眼睛
7.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吃食物分泌唾液 B.膝跳反射 C.谈梅止渴 D.排尿反射
8.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反射弧 B.反射 C.神经系统 D.膝盖
9.同学们被《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对该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复杂的反射 B.通过反射弧完成
C.神经中枢在脊髓 D.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10.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此图表示手偶然碰到火立即缩手的反射,则C代表脊髓
B.若表示膝跳反射,D受损,其他正常,叩击韧带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但能产生感觉
C.若该图表示维持身体平衡,则C代表小脑
D.听到铃声,你直奔餐厅,则产生听觉的部位E代表耳蜗
11.下列对人的感觉器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听觉的部位是耳蜗
B.晶状体曲度变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造成近视
C.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结构是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
D.听到“酸梅”两字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12.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A.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胚胎的方向:母体→脐带→胎盘→胚胎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C.尿液排出体外的方向: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D.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3.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是①→③→④→⑤→②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
C.如果图中的③受损,该反射也能进行 D.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14.图是某人被玫瑰的毛刺扎伤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b]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B.这个人被玫瑰毛刺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C.当这个人再次遇到玫瑰时格外小心,说明他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条件反射
D.该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是2→1→3→4→5
15.下列全部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猫捉老鼠 B.大雁南飞、飞鸽传书、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望梅止渴、闻鸡起舞、杯弓蛇影
二、填空题
1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__。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如_________________;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是人体通过 ______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______的反应。
18.在膝跳反射的实验中,当主试者用带橡皮的木锤叩击被试者膝盖下面的韧带部位时,测试者的反应是_____,此时,这一动作是否受意识的支配_____(是/否),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叫做_____。
三、综合题
19.图一、图二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⑧的结构名称是______。
(2)图一中能够组成图二中甲处结构的是[ ]_______。
(3)反射进行时,神经冲动通过图中的路线是______(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4)反射进行都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该结构基础叫做______。
20.学生在学校上下课一般以铃声为准,下图为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的反射过程,回答问题:
(1)铃声引起图一中②_______的震动,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在图三[ ]________________ 形成听觉。
(2)该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的反射属于________
(3)如图二,上课时同学们作膝跳反射实验时,老师要求测试者的腿要自然放松,实验才能获得成功。请写出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 ]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是指莺鸟占领繁殖的巢区,春燕衔泥筑巢,反映了鸟的筑巢行为,属于生殖现象,A正确。
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因此,同卵双生的卵生姐弟相貌相似,这表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B正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错误。
D.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生物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C。
2.A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终考铃响,考生立刻停笔”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故选A。
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结合实际来回答。
3.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A错误。
BC.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该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BC错误。
D.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D正确。
故选D。
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
4.A
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详解】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A正确。
B.看见“酸梅”两个字就分泌唾液,这个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B错误。
C.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立刻缓解了饥渴,这个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C错误。
D.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手语给学生讲故事,学生感到得流泪,这个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D错误。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是有语言中枢的参与。
5.D
此图是反射弧的示意图,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
【详解】
A.1是感受器,接受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A正确。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1由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构成,B正确。
C.5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功能是接受传出神经的神经冲动,作出反应,C正确。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D错误。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的类型,注意掌握。
6.B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吃梅子会分泌唾液”、“婴儿出生就会吸奶”、“遇到强光眨眼睛”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简单反射;而“看央视春晚哈哈大笑”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故选B。
7.C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吃食物分泌唾液”、“膝跳反射”、“排尿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而“谈梅止渴”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并且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反射,属于人类特有的。
故选C。
8.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详解】
完成膝跳等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故选A。
9.C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详解】
AD.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因此,同学们被《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AD正确。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脊髓,C错误。
故选C。
10.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由图可知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个部分。。
【详解】
A.若此图表示缩手反射,非条件反射,其③神经中枢位于低级中枢——脊髓,A不符合题意。
B.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因某种原因D传出神经受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时,人体不会作出反应,膝跳反射不能正常进行。因为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B不符合题意。
C.若此图表示使运动协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由于小脑具有协调身体平衡,维持身体运动的功能,所以代表小脑的神经中枢,C不符合题意。
D.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到铃声,你直奔餐厅,则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详解】
A.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晶状体曲度变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造成近视,B正确。
C.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的人容易晕车、转向,C正确。
D.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而听到“酸梅”两字唾液腺分泌唾液,是涉及到听觉中枢的反射,故属于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A。
12.D
(1)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体内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3)胎儿的发育和营养需要的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4)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
A.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A错误。
B.血液循环中循环的途径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可知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B错误。
C.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体外的方向: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正确。
故选D。
13.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I是脊髓灰质,II是脊髓白质。
【详解】
A.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因此,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③→④→⑤→②,A正确。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叫白质,白质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B正确。
C.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如果图中的③受损,则反射不能进行,C错误。
D.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件反射(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C。
14.B
分析题图: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抠,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详解】
A.图中[b]是灰质,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的,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A正确。
B.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B错误。
C.当手受到玫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再遇到玫瑰时会格外小心,是在第一次被玫瑰刺扎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或复杂)反射,C正确。
D.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D正确。
故选B。
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5.D
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详解】
A.鹦鹉学舌、老马识途是条件反射,猫捉老鼠是非条件反射,A错误。
B.大雁南飞是非条件反射,飞鸽传书和惊弓之鸟是条件反射,B错误。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和孔雀开屏都是非条件反射,C错误。
D.望梅止渴、闻鸡起舞和杯弓蛇影都是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D。
16. 反射弧 迎风流泪 望梅止渴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迎风流泪、缩手反射等。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望梅止渴、阅读到感人的故事而流泪等。
17. 反射 神经系统 有规律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详解】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关键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8. 小腿跳起 否 反射弧
此题考查的膝跳反射的实验过程,膝跳反射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详解】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为于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的灰质里,是低级的神经中枢,是非条件反射。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受测试的同学的一条腿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下并搭在另一条腿的上面。测试同学用手掌或小锤迅速轻敲受测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会出现小腿突然跳起或弹起的现象,这就是膝跳反射。此时,这一动作不受意识的支配。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明确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掌握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19.(1)轴突
(2)⑦细胞体
(3)①→③→⑤→④→②
(4)反射弧
题图中: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⑥树突,⑦细胞体,⑧轴突,⑨神经末梢;甲是灰质,乙是白质。
(1)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⑦]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⑥]树突和一条长而分支少的[⑧]轴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⑨]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2)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甲]灰质和[乙]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⑦]细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所以,图一中能够组成图二中甲处结构的是[⑦]细胞体。
(3)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反射进行时,神经冲动通过图二中的路线是:①→③→⑤→④→②。
(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0.(1) 鼓膜 [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3)[C]脊髓
题图中:①耳廓,②鼓膜,③耳蜗,④大脑,⑤小脑,⑥脑干;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1)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因此,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位于耳蜗,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形成听觉。所以,铃声引起图一中②鼓膜的震动,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在图三[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该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的反射是人后天经过学习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3)
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脊髓),D传出神经,E效应器。所以,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C]脊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