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上下册 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单选题
1.酸雨是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之一。酸雨的污染源是( )
①硫酸 ②硝酸 ③二氧化碳 ④二氧化硫 ⑤氮氧化物 ⑥臭氧气体 ⑦农药及残留物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重视新能源开发,利用
C.工厂废气废水达标排放 D.废电池土壤填埋
3.影响家居环境的有害物质及产生来源描述正确的是( )
A.建筑材料中混凝土、石材、地砖、瓷砖等都能产生一定的放射性物质苯
B.室内装饰用的油漆、胶合板、内墙涂料等材料均含有的有毒物质是氨气
C.厨房内常见的污染物有苯并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D.北方地区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慢慢渗出的有毒气体是甲醛
4.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把每天产生的废纸投入下面贴有不同标识的哪个垃圾桶( )
A.厨余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可回收物
5.为改善人居环境,节约资源,我市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请问废旧电池应投放在哪种标志的垃圾桶中( )
A. B. C. D.
6.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冻饺子的包装袋属于厨余垃圾 B.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
C.厕纸、卫生纸、陶器是可回收垃圾 D.土壤中的废塑料不会影响农作物
7.下列人类的活动会对鱼的生存造成影响的是( )
A.向水域中排放生活污水
B.向水域中排放各种工厂污水
C.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流入水体
D.以上三项都是
8.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节水节电,绿色出行
C.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D.露天焚烧垃圾、秸秆
9.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小于5.6的雨水 B.PH值等于5.6的雨水
C.PH值大于5.6的雨水 D.PH值大于7.6的雨水
10.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B.应该从我做起,实行“低碳生活”
C.大量植树造林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D.温室效应是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过多导致的
11.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D.人造含氟制冷剂泄露;采用无氟制冷剂
12.下列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废电池 B.废纸 C.废塑料 D.废玻璃
13.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是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 B.影响鱼虾的生长发育
C.土壤中的养分不会发生变化 D.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
14.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 ,下列与人类活动无关的是 ( )
A.水污染 B.温室效应加剧 C.酸雨 D.台风
15.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下列关于环境污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层破坏导致患皮肤癌的概率增加 B.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C.酸雨是pH值小于7的雨水 D.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赤潮和水华
二、填空题
16.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为什么还要召开全球大会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答:_____.
17.pH小于_____的雨水属于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物质造成的。
18.生活垃圾一般分为_____垃圾、_____垃圾和_____垃圾等.
三、综合题
19.针对塑料袋以及一次性塑料泡沫餐具被人们随意丢弃而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模拟实验,探究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回答探究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
实验材料:2粒大豆种子、2个栽种盆、土壤、塑料袋、直尺。
操作方案: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的土壤。
②将两粒相同的饱满的大豆种子分别栽种在A、B两个盆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定时浇水,培养一段时间。
③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高度(如图一);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A、B两组植株根系(如图二)。
实施计划:依据计划,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
(1)本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
(2)由图一可得出实验结论为:_______,A盆豆苗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本实验中只用了两粒种子,虽然都萌发生长,但是存在不合理之处,因为这种操作使实验____。
(4)改进实验后,同学们仍发现塑料袋污染的土壤中,植物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0.为研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涡虫生活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大小、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日本三角涡虫随机分成10组,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②取5组涡虫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下(温度最适宜)静放;另5组涡虫分别置于不同温度(光照强度相同)的培养箱中;
③在培养皿中轻轻投入食物,观察并记录涡虫对食物做出反应的时间。
④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和图。
组别 光照强度(Lux) 对食物做出反应的时间(分钟)
1 10(暗处) 20
2 500(较弱光) 30
3 1100(自然光) 52
4 2200(较强光) 55
5 3300(强光) 60
(1)本实验研究的两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每组的涡虫能否只用一只?__________。
(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步骤②中的“最适宜温度”应该为__________左右。
(4)分析曲线图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日本三角涡虫适于生活在温度较低水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过程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一系列的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高温燃烧生成的一氧化氮排入大气中大部分转化为二氧化氮,遇水生成硝酸和亚硝酸。
【详解】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低。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主要考查对酸雨的成因、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防治的认识和理解。
2.D
只要是对空气、水体等环境不造成污染,节约能源的做法都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详解】
A.垃圾分类处理,充分利用资源,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正确。
B.新能源:风能发电、水利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代替火力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正确。
C.工厂废气废水达标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理念,正确。
D.废电池土壤填埋,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污染水源,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错误。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绿色环保理念的理解及对常见污染的来源及治理等知识。
3.C
居室环境中厨房是主要的污染源,其污染主要来自:煤等燃料燃烧所产生颗粒物的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食用油等高温时产生的有害物(如苯并芘)及炉火致空气中产生的氮氧化物等.所以厨房更应注意通风,以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详解】
A.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土壤、硅酸盐、花岗石、大理石等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的天然石材中含量较高,建筑材料中混凝土、石材、地砖、瓷砖等都能产生一定的放射性物质苯,A错误。
B.室内装饰用的油漆、胶合板、内墙涂料等材料均含有的有毒物质是甲醛,B错误。
C.厨房油烟中常见的污染物有苯并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C正确。
D.北方地区冬季施工加入了防冻剂,就会慢慢渗出有毒的氨气,D错误。
故选C。
4.D
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主要有废纸、塑料瓶、啤酒瓶、废铁、易拉罐等,它们主要是由树木、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制成的。
【详解】
A.厨余垃圾指厨余垃圾是有机垃圾的一种,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A不符合题意。
B.其他垃圾,就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B不符合题意。
C.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垃圾,C不符合题意。
D.废纸有重复利用的价值,属于可回收垃圾,观察图示可知D为可回收物垃圾箱,故废纸应投入D垃圾箱,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详解】
我国生产的电池有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份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998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定出汞、镉、锌、铅、铬为危险废弃物。所以废旧电池应投放在有害垃圾的垃圾桶中,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B
1.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2.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①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旧木材等。②餐厨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③有害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主要类别包括废电池类、废灯管类、废药品类、废化学品类、废水银类、废胶片及废纸类。④其他垃圾,是指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除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之外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混杂、污损、易混淆的纸类、塑料、废旧衣服及其他纺织品、废弃日用品、清扫渣土、骨头壳、水果硬壳、坚果果壳、玉米棒、陶瓷制品等生活垃圾。
【详解】
A.速冻饺子的包装袋是塑料制品,属于回收垃圾,不属于厨余垃圾,A错误。
B.对垃圾进行分类、脱水等处理后,有些垃圾可焚烧,用来发电、供热,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厕纸、卫生纸、陶器不是可回收垃圾,应属于其他垃圾,C错误。
D.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大量土地,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故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影响农作物,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与认识。
7.D
人类活动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详解】
A.向水域中排放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会对鱼的生存造成影响,A正确。
B.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会对鱼的生存造成影响,B正确。
C.使用农药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会破坏水域环境,会对鱼的生存造成影响,C正确。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8.D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详解】
A.大力植树造林,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利于实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B.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
C.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垃圾、秸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降低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环境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详解】
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不但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故选A。
10.D
全球性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的原因。能源需求增大,二氧化碳的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我们要尽量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降低能源需求。分析答题。
【详解】
A.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温室效应,这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故A正确。
B.“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所以应该从我做起,实行“低碳生活”,故B正确。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量植树造林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故C正确。
D.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氧化硫引起酸雨,故D错误。
故选D。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温室效应的概念。
11.B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大量增加,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形成温室效应。
【详解】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故选B。
“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如何控制“温室效应”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12.A
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主要有废纸、塑料瓶、啤酒瓶、废铁、易拉罐等,它们主要是由树木、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废电池、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属于有毒垃圾,需要单独处理。
【详解】
根据对可回收垃圾的认识,废玻璃、废纸、废塑料都是可回收利用的。废电池属于有毒垃圾,需要单独处理。
故选A。
13.C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水而形成。二氧化碳是不会形成酸雨的,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雨水pH小于7,但是不会小于5.6,所以就这么规定了pH值小于5.6的降水为酸雨。
【详解】
A.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具有较强酸性,A正确。
B.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B正确。
C.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C错误。
D.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酸化的水源就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正确。
故选C。
14.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酸雨、温室效应和沙尘暴的频发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详解】
A.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是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A不符合题意。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
C.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是由自然环境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不是人类活动引发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全球大气污染主要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氧化气体(这里包括有毒、有害的各种工业废气)
【详解】
A.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求烈破坏作用的此外线,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因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不符合题意。
B.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C.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而显酸性;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符合题意。
D.赤潮是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使单细胞藻类能够大量繁殖,造成许多鱼类等水生生物窒息死亡,给捕捞业、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赤潮和水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大于植物的利用速度,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造成温室效应,改变全球气候,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详解】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如果不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有计划地逐步用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代替普通燃油汽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大力倡导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常中低碳生活;如纸双面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乘汽车,随手关灯,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用环保袋等。
17. 5.6 酸性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详解】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18. 可回收 不可回收 有害
生活垃圾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
【详解】
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人造合成材料包装;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还包括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废弃后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物品;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例: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过期药品,灯管还有焚烧物等。
从节约能源提高物质的利用,可根据垃圾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分类,了解正确的垃圾处理做法。
19. 塑料废弃物 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照 偶然性增大 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由于塑料污染,植物根系无法正常发育,导致植株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合理即可)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生长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应结合实验探究中的对照试验进行回答。
【详解】
(1)该实验操作方案: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的土壤。其余条件相同,因此本实验变量是塑料废弃物。
(2)根据实验结果:A盆中豆苗生长发育良好,根系发达,B盆豆苗生长发育迟缓,根系短小,因此可以得出,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土壤没有发生变化,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3)因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且种子不处在休眠期。实验时如果取两粒种子偶然性太大。所以实验时为避免偶然性常取多粒种子,如10粒。
(4)改进实验后,同学们仍发现塑料袋污染的土壤中,植物生长迟缓甚至死亡,结合图一分析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对照性的探究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
20. 光照强度 温度 不能 10℃ 暗处/阴暗处
归纳出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详解】
(1)本实验研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涡虫生活的影响,故本实验研究的两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2)从数量上,每组的涡虫不能只用一只,因为实验对象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准确。(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环境温度为10℃左右时,涡虫反应时间最短,反应能力最强,所以,步骤②中的“最适宜温度”应该为10℃左右。(4)分析曲线图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步骤②中光照强度为10Lux,即暗处时,涡虫反应时间最短,反应能力最强。又因为步骤②中的“最适宜温度”为10℃左右。所以,日本三角涡虫适于生活在温度较低水域的暗处。
本题考查实验法的步骤和原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