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9 23: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代经济的发展
微观
宏观
社会变化
社会变化
社会变化
社会变化
主题思考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经济
领域
经济
格局
类别 发展成就 发展集中的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 都市商贸
海外贸易
货币
宋代经济领域发展一览表
预习新课
类别 发展成就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② 新品种:越南占城稻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之农业篇
③ 新技术和工具:复种、秧马
1.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① 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秧马
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
类别 发展成就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② 新品种:越南占城稻
③ 新技术和工具:复种、秧马
1.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① 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2. 新粮仓:长江流域、太湖流域
宋代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南方粮食产量超过北方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之农业篇
类别 发展成就
粮食 作物
经济 作物
② 新品种:越南占城稻
③ 新技术和工具:复种、秧马
1.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① 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2. 新粮仓:长江流域、太湖流域
茶叶:南方普遍种植茶叶
棉花:由南向北推进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之农业篇
类别 发展成就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1. 四川、江浙地区丝织业生产发达
2. 棉纺织工具改进,品种增加
1. 五大名窑
3.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2. 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
南宋蒋祈在《陶记》中记载南宋
时期的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
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
皆有“饶玉”之称。
中国 China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之手工业篇
瓷器 china
类别 发展成就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1. 四川、江浙地区丝织业生产发达
2. 棉纺织工具改进,品种增加
1. 五大名窑
3.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2. 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世界
①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② 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之手工业篇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之商业篇
类别 发展成就
都市 商贸
货币
海外 商贸
开封和杭州
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
北宋纸币“交子”拓片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之商业篇
结合材料讨论纸币出现的原因;纸币的出现,会对商业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交子”拓片
“会子”拓片
材料: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金银作为货币的流通量不大。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多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何况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贸易或巨额批发交易,十分不便。
——樊树志《国史概要》
原因:商业贸易繁荣发展;
影响:大大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都市 商贸
货币
海外 商贸
开封和杭州
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
1.大商港:广州和泉州
2.对外贸易范围广,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3.外贸收入成为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之商业篇
类别 发展成就 发展集中的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苏州、湖州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福建、成都平原等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棉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种的增加。 四川、江浙、海南岛
制瓷业 众多名窑;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都市商贸 大规模的都市: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的出现 杭州
海外贸易 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广州、泉州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川
一、微观:经济领域新变化
宋代经济领域发展成就一览表




讨论:南宋时,形成了什么新的经济格局?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材料:至北宋末年,中央财政收入无论是漕粮还是钱物,都已依靠南方,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
——游彪《宋史: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二、宏观:经济格局新变化
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唐中后:开始南移
南宋:南移完成
汉代:重心在北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二、宏观:经济格局新变化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关键因素: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材料二:
二、宏观:经济格局新变化
材料二: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教材P42页相关史事
材料三: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完全奠定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教材P46页相关史事
(4)政策因素:宋代统治者政策推进。
(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阅读材料,指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有哪些?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其次,经济重心南移使中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政治地位。此外,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元明清时期南方经济在压倒北方的形势下,继续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二、宏观:经济格局新变化
课堂小结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领域






经济格局
微观
宏观
量变
质变
过程
原因
影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都市商贸
货币
海外贸易
2.创新是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3.对外开放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4.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
古为今用
主题思考:变化是如何发生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课后作业
从经济史的角度学习了宋朝历史后,你对宋朝历史有何新印象?结合课前对宋朝的印象,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写一篇题为“宋朝印象”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