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本课内容的教材处理的方式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用于对吸入气体以及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氧气及二氧化碳进行实验研究,学生对这两种气体性质有初步的了解;第二课时用于探索人体在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比较明确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呼吸系统的意义。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状态下的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呼吸次数,用可靠的数据来说明人体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增加得越多。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呼吸的过程其实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运动后呼吸增加的原因是为了加快气体交换,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研讨板块,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认识到人运动后会加快呼吸次数,知道锻炼可以增加肺功能,使我们人体更健康。同时通过测量脉搏初步了解伴随着呼吸次数的改变心跳也会随着改变,明白人体的器官是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拓展板块,通过资料阅读明白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的,所以经常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进行呼吸其实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含呼气和吸气。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运动量越大,呼吸会愈急促这个规律。但是,对于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需要教师点拨,而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感受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的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对比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蜡烛燃烧同时验证氧气含量的变化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性很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1.人体活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通过AR、3D资源来展示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中连接肺部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科学思维:1.用对比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蜡烛燃烧时长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合理类推到比较吸入气体以及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不同;2、结合实验现象能对实验现象及呼吸前后气体变化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及解释。
探究实践:用实验验证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不同。
态度责任:1.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2.了解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从而注意保护呼吸器官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验证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变化,了解呼吸的意义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难点:通过实验证明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一定的氧气,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能发现“吸进的空气中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较少”这一事实,从而懂得新鲜空气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重温人体的呼吸器官,引出问题
1.我们继续来研究呼吸,在之前我们已经知道人体用什么进行呼吸,今天我们来研究人为什么进行呼吸?
2.师:我们先来回顾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哪些器官?出示人体全身器官图片,请将你们了解到的以及看到的呼吸器官按照顺序写在记录单上。
3.展示交流,通过AR资源将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展示出来,师: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器官,吸气时气体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时路线相反。
4.师:我们再次进行一次呼吸,来感受气体在呼吸器官中的路线,吸气—呼出。
二、对比研究、实验验证
(一)挑战活动:①收集一袋呼出的气体;②收集一袋吸入的气体。
1.师:接下来,我有一个有关呼吸的挑战任务,你们敢接受吗?(预设生:敢!)任务的内容是:用保鲜袋收集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2.小组讨论、交流反馈,师:怎样收集到这两种气体呢?想到办法了吗?
(预设生:呼出的气体可以直接收集,吸入的气体就是空气。)
3.学生演示收集两种气体,师希沃课件展示排水集气法将两种气体收集进入科学仪器—集气瓶中,盖住集气瓶口的是毛玻璃片。
4.观察集气瓶中的两种气体,师问:你们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吗?(预设生:这两种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二)蜡烛燃烧实验、验证两种气体
1.生提出疑问:观察不到这两种气体有什么不同?师追问:那么这两种气体是一样的吗?(预设生:氧气变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师补充: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体呼出的气体也是无色的,可能产生的变化我们肉眼观察不到,你们同意吗?
2.师:刚刚有同学猜测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究竟是不是氧气减少了?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看到两瓶气体发生的变化吗?
师演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再用集气瓶盖住,蜡烛熄灭;问:谁来解释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预设生: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瓶子中的氧气被消耗完了,所以蜡烛就熄灭了)
师:如果换一个大一点的瓶子盖住蜡烛,蜡烛燃烧的时间能更久一点吗?燃烧时间久的原因是什么呢?(预设生:空气当中的氧气更多)
3.科技史的介绍:1774年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研究验证蜡烛燃烧和生命生存的气体是一种气体,1777年拉瓦锡等科学家将这种气体命名成氧气。
4.学生实验,出示:有蜡烛的燃烧匙、火柴,师:用这些材料可以来验证集气瓶中的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吗?怎么证明呢?(预设:燃烧的蜡烛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蜡烛燃烧的时间。)
师问: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提示注意事项:①注意用火安全,不要烫伤;②玻璃片不要完全打开;
③两个勺子同时放入,再盖上玻璃片;
5.汇报结果:呼出的集气瓶中蜡烛最先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了。
6.演示实验:验证了氧气的变化,我们怎样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变化,师介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学生吹入气体,同时教师用保鲜袋装入空气吹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师: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了。
(三)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表
1.师: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除了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变化?其他的气体有变化吗?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2.出示:两种气体成分比较表,师: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小结:从这些变化中可以发现: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包含水蒸气。
师: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人为什么要呼吸?谁能再来说说人为什么要呼吸?(生再次说呼吸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物)对于呼吸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总结提升、提出问题
1.我们今天了解了很多关于呼吸的秘密,但是去年到今年,呼吸系统还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破坏者—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后,它会攻击人体的肺部细胞,使得正常的肺不能完全发挥它的气体交换的功能,导致患病人呼吸困难、发烧、咳嗽,甚至危害生命,呼吸系统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们有哪些方法能来保护它吗?
(生:锻炼身体,跑步等;在人多的地方带上口罩避免病毒侵害呼吸器官;)
2.好了,今天的课已经接近尾声啦!请大家将本堂课的收获或者疑问及时的记录下来,今后我们可以继续交流,今天这堂课上到这里,感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
呼 吸 燃烧蜡烛澄清石灰水
气体名称 吸入的气体(空气)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其他气体 0.9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