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题组训练(wro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题组训练(wrod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0 19: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题组训练
一、句子默写
1.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浮光跃金,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树木丛生,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用课文原句填空。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充满着对人生的无限热爱。这种热爱,是“山光悦鸟性,(1)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寄情山水;是“日暮乡关何处是?(2)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的故园情思;是“(3)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爱国情怀。因为热爱,曹操吟咏“(4)烈士暮年,_______”(《龟虽寿》),老当益壮,令人敬佩;因为热爱,龚自珍宣示“(5)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奉献精神,多么真切;因为热爱,杜甫慨叹“(6)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胸襟博大。如今,我们“是绯红的黎明(7)_______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更应当充满朝气,以全部的热情,投入这五彩斑斓的人生。
3.古诗文填空。
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仁人志士的民族精神。“商女不知亡国恨,⑴__________,”是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坐观垂钓者,⑵__________,”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先天下之忧而忧,⑶__________,”是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报君黄金台上意,⑷__________,”是引用典故表达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⑸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作者对国家执著的忠诚。“⑹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朝代)朝诗人文天祥。
5.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6.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义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词人_________________(人名)。
8.“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做知府时所作,首句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B.“悠悠”登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仿。
C.辛弃疾借用三国典故,让曹操和孙权来给刘备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堪与孙权争胜。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寄情委婉深沉,意境高远,不失为千古绝唱。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李清照,她被称为______________居士。
11.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④,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⑤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欧阳修《养鱼记》⑥)
【注】①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②洿(wū):掘土为池。③甃(zhòu):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④罟(ɡǔ):网。⑤嚚(yín)昏:愚蠢糊涂。⑥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欧阳修写此文时尚未被朝廷重用。
1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未尝植物 查阅词典法:①立,树立;②栽种;③同“殖”。 ____
(2)汲井以盈之 参考成语法:热泪盈眶 ___
(3)循漪沿岸 关注结构法:并列短语 ____
(4)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 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1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鱼,分析“鱼”在两文中分别有何作用。
16.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生活经验,拟写《养鱼记》读后感提纲。
示例:《小石潭记》读后感提纲:
《养鱼记》读后感提纲: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③间。从千人石④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⑤丘积,樽疊⑥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⑦,无得而状。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⑧生公石⑨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⑩之横,皂隶 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之一。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②下迨蒂(bù)屋;下至贫民。迨,至,到。薛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代指贫民。③交衢:四通八达的大路。④千人石:虎丘山中一块大磐石。传说唐代高僧生公说法时,石上坐千人听讲。⑤檀板:唱歌时伴奏用的拍板,用檀木制成。⑥樽罍:酒杯与酒壶。⑦雷辊(gǔn)电霍:雷鸣电闪。辊,车轮声。⑧迟月:等待月亮出来。⑨生公石;在千人石北,曾为生公讲坛。⑩乌纱;即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帽子用黑纱绸制成。指代官员。 皂隶:衙门差役。着黑衣,故称。皂,黑色。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C.从千人石上至山门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避匿去 去国还乡《岳阳楼记》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2)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1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独 以 近 城 故 箫 鼓 楼 船 无 日 无 之。
2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在描写景物的基础上抒发感慨。【甲】文借描写“_______”,体现作者B_________的志趣;【乙】文借描写C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为官D________的态度。(A处用原文回答,B、C、D处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 愿终守之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受地于先王
C.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D.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因使唐雎使于秦
2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古今异义)
B.轻寡人与 朝服衣冠 (词类活用)
C.故不错意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通假字)
D.私我也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判断)
2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类比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B.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C.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D.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四)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
【注释】①宫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主人日再食
(2)腰白玉之环
(3)为尉于剑浦
(4)琴之为技小矣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诫子书》)
B.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D.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28.【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C.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D.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29.【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_________,【乙】文劝勉杨君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涯若比邻 静影沉璧 百草丰茂 学而不思则罔
2. 潭影空人心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夜阑卧听风吹雨 壮心不已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正在喷薄
3. 隔江犹唱后庭花 徒有羡鱼情 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携玉龙为君死 落红不是无情物 会挽雕弓如满月
4.南宋
5.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
6.A
7.辛弃疾
8.借用“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这一典故赞颂孙权,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爱国情怀),也委婉表达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朝廷暗讽)。
9.C
10.易安
11.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③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2.D
13. 栽种 充满,灌满 沿着,顺着 扩大,增大
14.我买了几十条活鱼,叫书童把它们放养在池塘中。
15.《小石潭记》中写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姿态是为了从侧面衬托潭水十分清澈,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初见小石潭景色时的愉快心情;
《养鱼记》中写鱼是为了以小见大,作者通过小鱼“若自足”,而巨鱼“不得其所”的境况抒发了自己虽有壮志,但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
16. 示例:童子养鱼的日常小事,小鱼有若自足,大鱼却不得其所的反常现象,却引发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这是因为作者对日常生活小事的深刻思考,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要学会聚焦小事件、 捕捉小细节, 从这些小视角里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诉说真情。
17.C
18.(1)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关门关窗),携手并肩(手拉手、肩并肩)而来。(2)我于是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粗野蛮横不讲道理,是多么厉害啊。
19.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20. 山川之美 酷爱自然,长伴林泉 歌者躲官(百姓躲官,躲我) 鄙弃
21.A
22.B
23.C
24.(1)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2)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5.(1)供养,给……吃。(2)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3)做,担任。(4)技艺。
26.C
27.(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时间一长我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28.B
29. 勤奋刻苦、专心学习 通过弹琴平和心态、调养身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