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最后一课都德最后一课关于小说小说的
三要素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细节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人物 情节 环境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亡国了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最后一课以 为顺序安排情节时间推移、地点变换最后一课一、上学路上
二、上课之前
三、上课之中
四、宣布下课
(1-6)(7-10) (11-23) (24-29)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人物形象本文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形象?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开端
(上学路上)
发展
(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
高潮和结局
(宣布下课)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诧异难过,懊悔理解、敬爱老师热爱法语,热爱祖国(1)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2)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
敬爱老师;
(3)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小弗朗士形象及意义 小弗朗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本文以小弗朗士,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他又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你认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 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服饰):极为庄重自责、赞美法语(上课时)哽咽 (宣布下课)动作描写(行为):书写“法兰西万岁”(神态):脸色惨白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小结 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奴化教育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中国历史将被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怎忍看最后一眼, 那眼里全是眷恋。 静静的是课堂, 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 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 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 最后一课, 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