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2、 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3、 积累文言词语。
4、 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2、 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3、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学习时间】1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四书”“五经”是哪几本书吗?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有副对联: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 学记》
【有关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兑命( ) 不知其旨zhǐ( )
弗食 ( ) 自强( ) 学学半(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 ② 弗食( ) ③不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 ⑤然后能自强也( ) ⑥虽有至道( )
⑦教学相长( )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翻译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内容概括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整理文中的文言词语。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4)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5)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 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2)加点的“其”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
C.请循其本 D.则其善者而从之
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B.《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知道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强自立。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作者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景,进一步解释,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D.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
填空题: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名句翻译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扩展延伸】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②终始典③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君:名词作动词,统治。②念:想着。③典:常。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 味美 ) B.教然后知困 ( 困感,阻碍 )
C.人不学,不知道 ( 明白 ) D.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 称王 )
翻译句子:
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玉不琢,不成器。
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核心观点(原文) 讨论角度
甲文 教学相长 ② 。
乙文 。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2、 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3、 积累文言词语。
4、 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2、 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3、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学习时间】1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四书”“五经”是哪几本书吗?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有副对联: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 学记》
【有关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兑命( ) 不知其旨zhǐ( )
弗食 ( ) 自强( ) 学学半( )
【答案】
嘉肴 ( yáo ) 兑命( yuè ) 不知其旨( zhǐ )
弗食 ( fú ) 自强( qiǎng ) 学学半( xiào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 ② 弗食( ) ③不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 ⑤然后能自强也( ) ⑥虽有至道( )
⑦教学相长( )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答案】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 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 促进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 勉励 学学半 教
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
翻译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答案】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内容概括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案】
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案】
以类比论证的方法,文章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自反”“自强”,最后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全文论证严密,结构浑然一体。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整理文中的文言词语。
【答案】
一词多义
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习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 )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不知其善也( 知道 )
不知其旨也。( 代词,代指嘉肴 )
其此之谓乎(表揣测的语气词)
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学学半 学通“敩”(xiào),教导。
古今异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味美 今义: 意义,目的 。
教学相长也
古义: 增长,促进 今义: 生,辈分高,长度。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 困难 。
虽有至道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这样以后。然,这样。后,以后。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勉励;今义:与“弱”相对。
词类活用
弗食,不知其旨也。(名词用作动词, 吃 )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案】
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 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4)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文章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自反”“自强”,最后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全文论证严密,结构浑然一体。
5)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启示:
之一: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之二: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之三: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
之四:“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 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答案】D
【解析】这里是自我勉励的意思。
2)加点的“其”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
C.请循其本 D.则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B
【解析】ACD都是代词,B是副词
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B.《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知道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强自立。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答案】C
【解析】
正确译文:知道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作者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景,进一步解释,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D.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
【答案】A
【解析】应为类比
填空题: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答案】
1)《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礼记 第一篇 教育学(或 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相长
名句翻译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错过了学习时机才去学,那么虽勤奋劳苦也难有成就。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形容善于探讨钻研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再从他的节和不顺的地方下手。
【扩展延伸】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②终始典③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君:名词作动词,统治。②念:想着。③典:常。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 味美 ) B.教然后知困 ( 困感,阻碍 )
C.人不学,不知道 ( 明白 ) D.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 称王 )
【答案】C
【解析】应解释为:道理
翻译句子:
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
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注意“弗”的翻译)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器物。(注意“琢”的翻译)
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核心观点(原文) 讨论角度
甲文 教学相长 ② 。
乙文 。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核心观点(原文) 讨论角度
甲文 教学相长 ② 教与学的关系
乙文 ① 念终始典于学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虽有嘉肴》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知道“四书”“五经”是哪几本书吗?“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有副对联: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 学记》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文学常识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n)。共49篇。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著作有《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读课文,读准字音嘉肴 ( yáo ) 兑命( yuè ) 不知其旨( zhǐ )弗食 ( fú ) 自强( qiǎng ) 学学半( xiào )读课文,读准停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读出韵味: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来朗朗上口疏通文意,积累词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一词多义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习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不知其善也( 知道 )不知其旨也。( 代词,代指嘉肴 )其此之谓乎(表揣测的语气词)通假字《兑命》曰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学学半 学通“敩”(xiào),教导。古今异义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味美 今义: 意义,目的 。 教学相长也 古义: 增长,促进 今义: 生,辈分高,长度。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 困难 。 虽有至道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这样以后。然,这样。后,以后。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勉励;今义:与“弱”相对。词类活用弗食,不知其旨也。(名词用作动词, 吃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梳理脉络 品味结构学习有什么作用?怎样引出的?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反面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2、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3、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梳理脉络 我能背过虽有 ,弗 ,不知 ; 虽有 ,弗 ,不知 。 是故学 , 教 。 知不足,然后 ;知困,然后 。故曰:“ ”。《兑命》曰:“ ”。其 ? 读读读注音读划停顿根据注释,口译,笔记归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句式问题梳理背诵 明确目标目标1、4目标1、4目标1、4目标3目标3目标2目标2目标1、4
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 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2)加点的“其”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C.请循其本 D.则其善者而从之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B.《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知道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强自立。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B.作者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景,进一步解释,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C.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D.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填空题: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2)“四书”是指《 》《 》《 》《 》。“五经”是指《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名句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扩展延伸】【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②终始典③于学。”其此之谓乎!【注】①君:名词作动词,统治。②念:想着。③典:常。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食,不知其旨也 ( 味美 ) B.教然后知困 ( 困感,阻碍 )C.人不学,不知道 ( 明白 ) D.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 称王 )翻译句子:1)弗学,不知其善也。2)玉不琢,不成器。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核心观点(原文)讨论角度甲文教学相长② 。乙文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思路: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写法: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你知道“四书”“五经”是哪几本书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2、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3、积累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
新知讲解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n)。共49篇。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著作有《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yáo
qiǎng
yuè
xiào
读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朗读课文 读出韵味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对偶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来朗朗上口。)
疏通文意 积累词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美味的菜
最好的道理
甘美
所以
不通,理解不了
反省自己
自我勉励
同“敩”,教导
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疏通文意 我会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6、其此之谓乎?
疏通文意 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 )
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 )
即使
虽然
甘美
意义
不通,理解不了,困惑
困难
增长
促进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这样以后。然,这样。后,以后。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勉励;
今义:与“弱”相对。
疏通文意释美句 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xiào,教
教学相长
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
不知其旨也
它的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不知其善也 知道
知
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学学半
学通“敩”(xiào),教导。
词类活用
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 吃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梳理脉络 品味结构
1、学习有什么作用?怎样引出这个话题的?
2、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文章的思路是什么?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5、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
1、学习有什么作用?怎样引出的?
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反面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2、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相长
3、文章的思路是什么?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
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5、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梳理脉络 我能背过
虽有 ,弗 ,不知 ;
虽有 ,弗 ,不知 。
是故学 , 教 。
知不足,然后 ;知困,然后
。故曰:“ ”。
《兑命》曰:“ ”。其 ?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思路:
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写法:
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 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2)加点的“其”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
C.请循其本 D.则其善者而从之
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B.《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知道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强自立。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作者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景,进一步解释,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D.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
填空题: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名句翻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拓展提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②终始典③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君:名词作动词,统治。②念:想着。③典:常。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 味美 ) B.教然后知困 ( 困感,阻碍 )
C.人不学,不知道 ( 明白 ) D.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 称王 )
翻译句子:
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玉不琢,不成器。
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核心观点(原文) 讨论角度
甲文 教学相长 ② 。
乙文 。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礼记》
嘉肴
至道
旨
善
食
学
学习重要
类比
学——知不足——自反
教——知困——自强
教学相长
学学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