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带上她的眼睛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法,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慈欣是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冷酷的道德评判者,再加上一个冷静的思想者。(科幻作家何夕评)
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使他的世界灿烂银河之心。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科幻世界》副主编姚海军评)
作者简介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至今发表多部中短篇科幻小说,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写作背景
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20世纪末,人类已经逐渐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但对于地球内部,人们还是知之甚少,于是,作者在科学的基础上融入合理的想象写成了本文,以激励人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四、知识链接——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五、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蒙眬( lóng ) 迟钝( dùn )
孤零零( líng ) 笼罩( lǒng )
心有灵犀( xī ) 镍( niè ) 硅( guī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六、层次结构
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6-24):故事的发展。写“我”带小姑娘的草原之旅。
第三部分(24-45):故事的高潮。交代“我”灰色生活的改变及“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揭开悬念。
第四部分(46、47):故事的结局。写“我”的生活彻底改变。
七、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眼睛的主人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印象: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娇小,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2.“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狱还稍差些”,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眼睛的主人生存的环境极其险恶。
(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第6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大草原的辽阔与生机,为下文“我”带上“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作铺垫。
2.“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我”带着去?
明确:是一付传感眼镜。“我”戴上它时,所看到的一切图象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她”就能看到“我”所看到的一切。
3.作者在本部分对比描写了“我”与“她”对草原的感受不同,我对草原有怎样的感受?她对草原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我虽然对草原景色有感叹,但觉得草原的一切都寻常。而她对草原的一切景致都感到惊喜,渴望地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渴望地听草原上的每一种声音。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小溪中的一条小鱼,都会令她激动不已;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风中一缕绿草的清香都会让她落泪。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 “种子”指什么?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种子”指:那次旅行看到的情景对“我”精神方面的影响:我已开始感受自然界的诗意。
作用:是对前面所写的在裤脚上发现了两三棵草籽的引申,暗示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本部分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关于“落日六号”与“她”的信息?
明确:关于“落日六号”的信息:“落日六号”是“落日工程”的第六艘探地飞船,因为出事而被陷地心。
关于“她”的信息: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由于“落日六号”失事,被困活动范围不到10平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里,她只能通过传感眼镜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着一些感性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在三个月前就中断了。她将在控制舱里度过余生,但依然在按研究计划努力工作。
3.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解开所有的疑惑和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四)朗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可以看到停泊在地球中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可以感受到从几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可以想象着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这个星球的中心,听到了那里传出的她吟唱的《月光》,还听到她那轻柔的话音,从而产生“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的想法。
2.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一个安慰着“我”的想法收束全文,深化了主题,暗示小姑娘的经历、品质彻底改变了“我”,“我”会带着小姑娘的精神更好地生活。
八、合作探究
1.请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明确:(1)“我”是一个性格豪爽而又缺乏耐心,心地善良而又对生活充满抱怨的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形象;
(2)小姑娘:敬业精神,献身精神;乐观坚强,努力享受美好事物;心地善良。
2.小说的两条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又同在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
3.文中是怎样刻画“我”的形象的?“我”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对“我”的性格刻画,多是从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体现出来的,“我”毫不介意带上女孩的眼睛,表现出“我”豪爽的性格,却也因此缺乏耐心,而女孩无意中却成为“我”的老师,让“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有所不同,“我”的转变表明“我”的心地善良,只是一直以来被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与女孩之间性格的对比,凸显出文章主题,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回归最本真的美好。
4.找出课文中运用伏笔的地方,并找出文中照应的文字。
(1)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2)伏笔:“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3)伏笔:“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照应:“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九、本文主旨
“我”在度假旅行过程中,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传感眼镜”,用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在结束任务的同时,女地航员也永远留在了地底下。这让“我”明白,应该时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要学会珍惜。
十、文本特色
1.巧设伏笔和悬念。
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在于伏笔和悬念的设置。例如“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这句话就为下文揭开小姑娘的身份埋下伏笔。
2.双线交织的结构。
小说以“我”的活动为明线,以“她”的故事为暗线,双线在小说结尾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而独特的文章结构。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写过一篇就目前来说,堪称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1.请对这则科幻小说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请你也仿照材料写一则简短的科幻小说。
答案:1.示例:尽管只有一句话,但它同样具备了小说的特点。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个人)、有情节(一个人独坐,听到敲门声)、有环境(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间里)。这则小说擅长夸张、制造悬念,给读者设置自由而广阔的联想、想象等思维空间。这25个字促使读者追究、探求的问题太多了。
2.示例:我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个人,说:“请问,这是地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