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虎头装饰>>
教材版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材复印页: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全学段(工艺):设计 应用—传统工艺美术
全小学段横向梳理思路设计 应用—传统工艺美术(一).单元教学设计意图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有必要引导孩子学会一些传统的工艺制作方法。传统工艺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等等。更加深刻,感悟我国传统工艺的伟大和美。单元内容分析:“设计 应用”领域的课程内容分类很多,《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本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电脑设计等),传统工艺美术(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结工艺,纤维艺术,纸艺术,泥陶和陶艺以及民间工艺美术等)两部分组成。纵观小学12册美术教材共计55课“设计 应用”领域内容,隶属传统工艺美术12课内容。传统工艺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年级课程内容方法,技能材料和材质一上《小彩灯》—灯笼折、剪、卷、粘彩纸一下《自己做玩具》—民间玩具摆、剪、粘、组合废旧材料、彩纸二上《不倒翁》—民间玩具卷、折、粘、贴废旧材料、彩纸二下《百变团花》—剪纸折、剪彩纸三上《结网穿绳—花绳翻翻翻》—绳编艺术编、结、组合、装饰彩绳三下《秸秆造型》—秸秆《生活中的装饰布》组合、削、剪、扎染秸秆、布四上《剪挂笺 过新年》—剪纸折、剪纸四下《虎头装饰》—装饰摆、剪、粘、组合等纸和其他媒材五上《彩绳装饰瓶》—装饰编、结、组合、装饰彩绳五下《扎花灯》—花灯设计图加卷、折、粘、贴等各种媒材六上《风筝》—风筝设计图彩笔梳理后发现12课传统工艺设计贯穿整个学段,通过不同的表现和选材,让孩子们领略了传统工艺设计的多类型,丰富性和趣味性。由观察、讨论、汇总、反馈,发现传统工艺的造型丰富;图案夸张;色彩饱满多变;大多有喜庆的意义。感悟传统文化,体验历史悠久的工艺过程,让学生开发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同时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情感,正是本单元教学的价值所在。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工艺造型,色彩,媒材之间的关系。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尝试用平面或立体的作品表达“设计构想”,感受设计与工艺和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认识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运用纸材,黏土和多种媒材,结合剪,揉,捏等方法创作平面,立体的作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传统工艺艺术的魅力,树立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工艺艺术品在色彩,装饰,造型,材料上的特色和美好象征寓意。教学难点:运用纸艺、泥塑中学习的技法与多种材料相结合,表现实用、美观的民间艺术作品。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小彩灯》《百变团花》 《剪挂笺,过新年》 > 纸类 1课时《风筝》《自己做玩具》 《不倒翁》 > 纸类与其他媒材 1课时《扎花灯》《虎头装饰》《结网穿绳—花绳翻翻翻》《彩绳装饰瓶》 > 绳布与其他媒材 1课时《生活中的装饰布》《秸秆造型》以上是单元教学整理思路,通过三个模块,共计13课时,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识由单个媒材到组合媒材的使用,由直接动手到设计图纸的过程过渡,呈现螺旋状上升。通过传统工艺的分类和由易到难的梯度教学,让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题材、表现手法、材质、寓意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审美与动手能力。设计 应用—废物利用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虎头装饰》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要求指出活动课要以学生实践为主,去获取直接经验。新版课程标准倡导运用美术知识,提升美术技能,以造型的方式自由大胆有个性的表现个人的情感,并以造型来实现情感的释放.
(四)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民间老虎工艺品,他们并不感到陌生,但是,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却了解很少。本学段的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设计方法,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五)学习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互评、教师点评。 自评:阐述设计的初衷,运用的技法。学生自我评价:你觉得今天最满意的是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互评: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运用了哪些传统的工艺手法?
(六)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1)了解民间艺术中的虎头装饰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老虎进行创造性地夸张、变形的结果,集中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包含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2)学习设计制作民间艺术中虎头装饰的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的表现方法。2.技能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及其他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提高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了解民间老虎艺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在设计制作平面、立体的虎头装饰作品(包含材料选用)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感悟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形式原理,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民间虎头装饰的了解与设计,感悟。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追求创意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及对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中虎头装饰的相关知识,学习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虎头装饰的方法教学难点:巧妙运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新颖实用,做工精美,富有创意的虎头装饰作品。
七.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老师出示自己的头上带的虎头帽,引出虎头装饰。同学们,大家看一下今天老师有啥不一样?
答:虎头帽
师:大家看是个虎头,你们弟弟妹妹也戴过。可以辟邪,虎头虎脑,健健康康成长。其实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当中,这个吉祥的寓意运用的特别广。1.从色彩和形状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说出虎头装饰的特点2、教师出示一些自己准备好的用语:幻灯片展示。【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出示虎头帽,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明确设计要领。】环节二:帽子上有何吉祥的说法?颜色:红颜色,喜庆,像过年。形状:鱼,凤,花,福,祥云(富贵,吉祥的含义) 三、分析研究(一)、对比艺术形和自然形的老虎的差异变形夸张的部位1、教师谈话:我们看到民间老虎不追求逼真,写实的效果,不受比例结构的限制,是不是合很多的民间艺术品都是这个样子呢?为什么民间艺术家,不模仿自然形态中的老虎呢?2、出示课件中的图片和问题,学生观看、分析。你们想不想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己戴的帽子太复杂,来找方法简化。1.颜色:五颜六色1.对比鲜明 以红色为主2.对比强烈 艳丽(灰色卡纸次要)2.造型:真老虎与虎头装饰对比真老虎:眼睛:凶 ,牙:尖 虎头装饰:夸大,夸张自己戴的虎头帽可爱(给小孩戴外形需变化)抓住特点,就能把老虎的特点夸张出来。3、小节反馈变形和夸张有一些小装饰,我们可以作为点缀(用适量的纸)虎头的制作1、出示幻灯片,展示虎头的制作步骤1 概括出外形2、夸张的表现五官3 利用吉祥图案进行装饰。2、用基本型对虎头进行概括和变形 做虎头帽,东西方法比较多。咱们有1.对称剪2.套色剪(举个例子运用在眼睛)方法:底深+浅 底色浅+深+浅。比着来剪。折扇斜剪 运用在牙齿上【设计意图】:看对比照片,分析装饰方法。学习多种装饰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观察中学会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环节三:布置任务学生实践合作完成虎头装饰作品,造型具有民间美术的特征。为自己的作品起一个有涵义的名字。(一)教师指导重点:1、色彩醒目,对比强烈,在动物的身上还画有图案。2、基本型变化多样,体现老虎的特征。3、操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二)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环节四:展示评价(一).让学生上台说一说自己的虎头帽有什么特点?制作的过程?将学生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并和学生一同欣赏一在黑板上或展示区内展示学生们的绘画作品,二,欣赏提示,说说自己喜欢哪幅作品 为什么 可以从构图细节刻画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述.【设计意图:全面分析、评价作品,培养评价能力。】环节五:制作方法的延伸:欣赏通过不同方法制作的民间虎头装饰。【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课堂作业展示 (八)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针对美术学科教学,进行拓展式教学,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创作创新的能力,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将环保理念带入,就是在提高道德修养,从而不仅在美术学习上有提高,更拓展了学生集体的道德核心素养。(九)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1.带着问题观察,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在合作中探究,在互相学习的环境下学习,缩短认识水平的距离,同时,学生的不同感受互相影响,个性在互相影响中得到尊重,让独立思考变得更加活跃。3.在学习了制作方法,理解了学习的捷径时,将所学只是加以灵活运用,避免在无效或低效的制作活动中浪费时间,达到在更高的认识水平上,自由创作。(十)教学反思与改进小朋友在本节课学习了虎头装饰的制作方法,在剪贴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剪贴的方法,有一部分人掌握不好,需要再次进行指导。作业成品效果较好,有些幼儿因操作不熟练,未能及时地完成操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