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和海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岭南版第二册第9课《海螺和海星》
【教材分析】本课为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海螺和海星》。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让学生欣赏海螺和海星的实物以及装饰画的作品,感受和品评作品中的海螺和海星的外形和花纹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持续注意力比较弱,因此除了描述评述的表达学习,还可适当进行动手的实践活动。学生经过前面单元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想象意识,已基本掌握了一些线条的组织方法,能够画好海螺、海星的外形花纹。
【教学目标】
1.在比较欣赏中感受海螺和海星奇特的形状变化,并描述评述它们的形象。
2. 学习点、线、面的组织运用,去表现海螺和海星的美丽外形和花纹。
3.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海螺的花纹要有耐心。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海螺和海星的图片,感知它们的外形、花纹、色彩,感受它们的美,并运用点、线、面表现海螺和海星。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海螺和海星美丽奇特的外形和花纹。
【工具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微课、音乐。
学生:彩色笔、画纸、剪刀、固体、胶头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一听:
播放一段声音,师提问听到了什么声音。
2、摸一摸:
出示神秘袋子,学生上台摸一摸,猜出它们是谁?
3、师导语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先从学生听一听、摸一摸的游戏导入,由听觉联想到大海的物体,进而由触觉感受猜出物体,增强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堂发展
1、认识海螺
(1)形状:圆形、三角形、扇形……
师展示不同海螺照片,学生观察并回答海螺的形状;
(2)花纹:点、线、面
学生通过观察三组图片,说出点、线、面;
(3)自主探究:
师播放不同花纹的海螺,学生找出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说出海螺的不同形状;发现花纹中的点、线、面。能够结合点、线、面说出其他海螺的花纹特征,巩固知识点。)
2、小组讨论:
海星的形状、花纹。
(设计意图:安排小组讨论“海星”环节 ,说一说它的形状和花纹特征,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学当中,凸显孩子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
3、欣赏作品:海螺和海星
4、微课示范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教学,解决本课重难点。提示学生用点、线、面的表现方法画出海螺的形状、花纹,同时呈现不同的海螺形状,并以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画出海星的造型,体现引导性和启发性。)
5、布置作业要求:
选择画出一张海螺或海星,制作成头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代表戴上海螺头圈展示
为展示与评价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自评、他评、师评:
引导学生从形状、色彩、花纹进行评述。
3、集体游戏展示:
最后游戏结束本课,音乐声响起,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旅行……
(设计意图:用游戏和孩子们互动课堂,让每位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延伸
科普海螺和海星知识
板书设计:
海螺和海星
形状:圆形、三角形、扇形……
花纹:点、线、面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