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抒情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源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山东教育出版社初四上册第四单元《诗书画印抒情意》。本单元的学习包括《诗书画印抒情意》和《勾皴点染绘山水》,其中《诗书画印抒情意》一课,通过对诗书画印的了解,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立意等角度分析书法、诗文在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题款、印章在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一课,加深对中国绘画的了解。
二、学科知识架构
(一)相关课题勾连
相关欣赏·评述领域课题勾连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初步建立中国画欣赏评述能力。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勾皴点染绘山水》: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绘画体验,更好的理解诗书画印抒情意,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二)在本学习领域内的位置关系
三、学情分析
初四的学生在中国画的审美上上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见解,所以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分析环节上要下功夫,很多美的体会需要学生结合传统文化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体会,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与相关知识。
在知识的传授上,结合初四学生探究心强的特点,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以致用的环节,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加强对诗书画印“抒情意”的体会。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内容为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诗书画印四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拓展画面境界,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这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独特形式,并且能从四者之中即区别又联系的分析中国画。
五、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体会诗书画印四者独特的作用,感受山水画中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能在山水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3、加深对中国画精神的整体理解,感悟中国画的丰富文化内涵,使之内化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从造型、构图、色彩等角度,分析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中的作用,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中表现出来。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四个月前北京拍卖公司拍卖的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在谈雅的事情以前,和学生谈9.315亿元的概念,引起学生探索山水画的兴趣。
设计意图: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与课本上的《山水图》属于同一时期,同一风格的作品,这样引入课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虽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能拍卖出这么高的价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齐白石的山水画肯定有非常好的地方,下面我们从《山水图》入手,观察这这幅画都由哪些元素组成。
学生回答:山,水,房子,人物,印章等,引出诗书画印四种元素。解释何为抒情意?
本意:抒发对某人的情感,引申为抒发艺术家的情感。
新授:
一)、诗:
出示《山水图》上的诗歌
何处安闲著醉翁
愁过窄道树阴浓
画山易酒无人要
隔岸徒看望子风
引导学生找出能够抒发情感的关键词:愁
并且引出“题款”的相关知识。
回顾初三上学期徐渭的《墨葡萄图》,引导学生找出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怀才不遇。
总结:诗歌拓宽了回话的表现空间,画面又为诗歌提供了形象的凭借和依托。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书
出示用软件改过的没有文字的《山水图》,让学生考虑书写需要注意的因素:位置、字体等
出示不同位置的题诗,让学生感受作为构图一部分的诗歌,在一幅画中的作用。
出示被乾隆题写满的《富春山居图》,感受不同位置题写文字对画面的影响。
出示倪瓒在《渔庄秋雾图》中的字体,和徐渭在《墨葡萄图》中两种字体的不同感受,感受字如其人,分析两个人不同的性格。
然后在两幅画中比较两种字体在一幅画中的作用。
三)、画
出示《渔庄秋雾图》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小组讨论,学生分析造型、构图、色彩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意。
四)、印
回顾复习印章的两种形式
印章分为姓名印,斋馆印和闲印。
五)、出示没有字的齐白石的山水画作品,令学生补充诗书和印章,感受诗书画印在画面中的作用。
六)、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同学们点评,哪副作品好,好在哪里,教师进行点评,出示原作,大家比较分析。
七)、教师介绍诗书画印的发展历程。
小结:诗书画印的结合,需要我们有很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不但要懂得绘画,而且还有懂得诗歌、书法、篆刻、美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
课后拓展。
课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幅山水画作品,运用所学诗书画印的知识写一篇赏析文章,谈谈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导课方面具有新颖性,从四个月前刚拍卖的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入手,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齐白石作品的构成元素,自然引出诗书画印,整个过程流畅。
在新授环节,始终让学生结合诗书画印与画的“情意”结合,并能在新授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画作,让学生对中国画知识能有一个很好的串联,这是非常不错的地方。
在课程的总结上,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纸面上表达出来,学以致用,这一点很好。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但进行了创作,在此基础上再小组交流分析好的作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九、教师点评
1、要在中国画的“美”和“抒情”上,继续下功夫,只有自己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给学生讲出来。另外课堂语言要进一步精炼,尤其在学生讨论环节,不要怕学生浪费时间,要善于引导学生。
2、在书法和印章的讲述过程中,可以在深入一些,很多讨论环节,诸如印章的分析有些浅,在其钤印上,要结合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体会在不同位置的不同效果。在书的环节,最好将书法的简单鉴赏知识深入讲一下,让学生对诗书画印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评课教师简介:王涛,男,1975年3月出生,中国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烟台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2002年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烟台教育》,指导学生多人在省、市美术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