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7.壶口瀑布
ɡǔ
chán
lù
zhá
sǎng
mí
shà
chí chěng
wō
jìn
yū
震
诫
霭
遏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夺路而逃 如丝如缕 怒不可遏
B.涛声如雷 勇往直前 前呼后拥
C.浑厚庄重 推推搡搡 千军万马
D.深不可测 博大宽厚 振耳欲聋
D
B
4.(潍坊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绿色经济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决策,体现了中国对解决环境问题上的担当。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使全社会正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气。
C.我国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推动“十四五”经济绿色转型的新动力。
D.菜鸟驿站采用共同配送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增加快递员的派件效率。
C
阅读《壶口瀑布》,完成5~8题。(12分)
5.课文写了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有详有略。请分析其作用。(3分)
第一次略写看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6.为什么说壶口浓缩了一个世界?(3分)
小小的壶口,集纳水的各种形态,兼容人的各种感情,象征各种人性。这里的世界既指客观世界,也指人的情感世界。
7.纵观全文,文章绝大部分是围绕着水来写的,而文章的第五段却写脚下的石头,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用石头被水凿切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力,展现河水真正的力量,为下文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奠定了基础。
8.结合全文,理解最后一段中“黄河博大宽厚……勇往直前”这句话的含义。(3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9.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壶口瀑布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思考。请你也描写一处景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情感或引发了自己哪些思考。(150字)(5分)
示例:迎着晚风漫步于荷塘边,凝望那平静的池水,水面上洒满了月光,白闪闪一片。圆月映在水里,不时被微微动荡的水波晃成椭圆形。捡一块石子扔入水中,把那一轮圆月冲散,但很快月亮便恢复了原样,只有涟漪逐渐扩大。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竟思绪飞扬。月,代表着对亲人的思念。如果不是这样,苏轼又怎么会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月,一定寄托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否则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何而来?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这两则材料中“黄河”的象征含义。(3分)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流凌的黄河
①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蜿蜒浩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②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③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泼野,唯有静静的流动。漂浮着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④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⑤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惊心动魄、寒毛竖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冬天。
⑥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它茫茫的白幕之中。但它吞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
⑦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莽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亢的赞美,都显得那么苍白微弱,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一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当!
⑧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裹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当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⑨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彩虹!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黄河(1分);②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1分)。
3.“啊,雪落黄河静无声。”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3分)
①突出强调雪中黄河悄无声息的特点(1分);②承上启下,由上文对“雪落黄河”的描写过渡到下文对雪下的黄河静无声的描写(1分);③调整文章的节奏,以适应表达情感的需要(1分)。
4.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运用一连串的动词,使“彻底醒来”的黄河具有动感(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势不可当,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1分)。
运用叠词,朗朗上口,增加了音韵美(1分);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河面冰凌的数量之多和覆盖面积之大(1分)。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这段话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1分)。作者描写流凌的黄河(1分),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精神(1分),抒发了战胜一切阻遏、藐视一切的豪情(1分)。
6.本文的描写对象是“流凌的黄河”,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大雪”?请简要分析。(4分)
作者看黄河时正大雪纷飞,雪是眼前实景(1分);大雪与流凌共同点明作者看黄河时的时令,即数九寒天(1分);大雪吞咽天地山川等万物,但吞咽不了黄河,从而凸显黄河连接天地的力量(1分);大雪铺成的雪原、雪峰把黄河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1分)。
河水龙门
此石经始禹①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②,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③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④,悬流千丈,浑洪赑⑤怒,鼓若山腾,浚波⑥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⑦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禹:治水的大禹。②捍:捍卫。③深:深处。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⑤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⑥浚(jùn)波:大的波浪。⑦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冲击,冲荡
惊动
9.本文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在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3分)
示例一:“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示例二:“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流湍急。
10.以下都是写黄河的诗句,其中与本文所描写的情景相类似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B.长河落日圆(王维)
C.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
D.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C
【参考译文】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道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身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常常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浩荡的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