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部分 专题特训
目录
01
02
专题突破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一、选择题
1. (2020江苏)如图Z-4-1所示是葫芦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②和③
专题突破
B
图Z-4-1
2. (2021湖南)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以下选项中对于绿色植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被子植物
B. 卷柏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C. 小麦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D. 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它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
3. 新疆长绒棉纤维长,洁白光泽,弹性好,产量高。平时说的棉花并不是棉花植株的花,是绿色蒴果(棉铃)内棉籽表皮上的绒毛,如图Z-4-2。推断棉花属于( )
A. 蕨类植物
B. 孢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D
4. (2021包头一模)在玻璃瓶底部铺一层潮湿的土壤,播下一粒种子,将玻璃瓶密封,放在靠近窗户能照到阳光的地方,室内温度保持在30 ℃左右。不久,这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若要预测这株植物幼苗能够生存多长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
B. 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种类无关
C. 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是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D. 瓶中CO2总量会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
B
5. 图Z-4-3所示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种子萌发时形态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Ⅰ、Ⅱ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 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 第Ⅱ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 第Ⅰ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D
6. 如图Z-4-4所示,植物枝条上的b通常是由枝芽的下列哪个部分发育的 ( )
A. ④芽轴
B. ③幼叶
C. ⑤芽原基
D. ①分生组织
A
7. (2021内蒙古模拟)人们发现,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不同的植物侧根形态结构略有差异,例如有些植物长出短而密集的侧根,甚至会紧密到形成毛刷状的结构,如图Z-4-5丙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
B. 根的不同形态体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毛刷状结构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 与甲相比,乙植物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B
8. (2021四川)如图Z-4-6下列针对绿色植物的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②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
B. 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C. 与玉米种子相比,图丁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D. 图甲植物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
A
9. (2021江苏模拟)将百合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花柄等都有被染成红色的部分。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A. 保护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薄壁组织 D. 分生组织
B
10. (2021浙江模拟)如图Z-4-7为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是密封且充满水的,仅细管中留有一个气泡。根据标尺可计算出气泡移动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 )
A.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B. 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
C. 植株吸收的水量
D. 呼吸作用消耗的水量
C
11. 图Z-4-8所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②与④为两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为氧气
B. ④为二氧化碳
C. a为叶绿体
D. ③为有机物
D
12. (2021淄博)如图Z-4-9是某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做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为了使叶片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中叶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C. 丁中叶片滴碘液后银边部分不变蓝
D.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D
13. 用新鲜大豆绿叶进行如图Z-4-10所示装置的实验,置于充足的光照下,从a处通入空气,半小时后,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 )
A. 氧气量多于b处
B. 氧气量与b处相等
C. 二氧化碳量多于b处
D. 二氧化碳量比b处少
C
14. (2021和平一模)如图Z-4-11所示,甲和乙是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两组实验装置和主要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①甲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该实验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④使用黑色塑料袋的目的是防止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15. (2021山东模拟)果实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图Z-4-12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实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B. 呼吸作用会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
C. 12 ℃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
D. 6 ℃条件最有利于果实
的长期贮藏
C
16. (2021湖南模拟)生产生活中,下列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
B
选 项 措 施 目 的
A 合理密植 为了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B 移栽幼苗时根部带一土坨 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C 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 为了抑制呼吸作用
D 给农田松土 有利于农作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17. 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图Z-4-13是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通过根吸收营养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 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可以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
C. 植株吸收的无机盐运输到全身与蒸腾作用无关
D. 植株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的有机物不能运到根部
A
18. 图Z-4-14中,图甲为某植物 24 小时内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图乙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24 小时内,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d点
B.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甲图中的a点会向上移动
C. 当乙图只有过程③④时,对应甲图中的时间段是ab段和hi段
D. 当乙图只有过程⑤⑥时,对应甲图中的时间段是bc段和gh段
C
19. (2021福建模拟)为探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接着在相同光源下放置1 h,测得每份叶中有机物的变化量如图Z-4-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27 ℃时,植物暗处理1 h呼吸作用消耗1 mg有机物
B. 在28 ℃时,植物光照1 h呼吸作用消耗2 mg有机物
C. 在29 ℃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6 mg
D. 2 h后,在30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C
20. 2021年2月3日,中宣部授予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时代楷模”称号,该空军大队成员利用飞机播撒树种、草种绿化大地。其主要目的是( )
A. 发展畜牧业 B. 发展林业经济
C. 发展旅游业 D. 改善生态环境
D
二、非选择题
21. (2021北京)(实验探究)(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在甜椒的农业生产中,通常采取沟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但该方式耗水量大。为寻求更好的灌溉方式,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如图Z-4-16)。
(1)选取相同面积的三块样地,将生长状况相似的等量甜椒幼苗种植至各样地中。每个样地幼苗数量不宜过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图所示分别对三块样地进行灌溉,使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基本保持________。幼苗生长中还要保证各样地的________等条件相同且适宜。这属于对照实验的_________原则。
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
一致
光照
单一变量
(3)分别测定三块样地甜椒生产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Z-4-17和右下表所示。
①甜椒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____________组织运输到叶片,可作为原料参与光合作用。
②图Z-4-17中,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光合速率。据表可知,甜椒产量最高的灌溉方式是渗灌,推测原因是渗灌的给水位置在土壤深层,能________根系向下生长,进而促进叶的生长,光合作用合成的________________最多,因此产量最高。
输导
二氧化碳吸收速率
促进
有机物
③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可以进一步测定三种灌溉方式下甜椒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指标,并进行比较。
(4)综合以上信息分析,渗灌可作为甜椒生产上既能增产又能_______________的灌溉方式。
叶片面积
节水
22. (2021广东模拟)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嫦娥五号“太空稻”于2020年11月搭乘嫦娥五号登月,历时约23天的“环月旅行”返回地球,2021年2月26日完成播种,并于7月9日完成收割。
(1)水稻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除了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水稻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萌发后种子的________发育成植株的茎和叶。
充足的空气
胚乳
胚芽
(2)幼苗移栽时,常常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水稻施肥是为植株提供生长发育需要的____________,为促进水稻茎秆的健壮、防止倒伏,可适当施加_______(填“氮”“磷”或“钾”)肥。
(4)在水稻的抽穗期,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此过程是通过水稻叶片上的__________进行的。
(5)培育“太空稻”利用的是____________育种原理,太空环境使种子里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保护幼根和根毛
无机盐
钾
蒸腾作用
气孔
诱变
遗传物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