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陈涉世家
上课素材
教学方法指导
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INCLUDEPICTURE"三维目标.TIF" INCLUDEPICTURE "F:\\待用方正文件\\10.21\\名师测控9语文人教(下)教用\\教案·9语文人教(下)测控\\三维目标.TIF" \* MERGEFORMATINET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积累文言句式和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F:\\待用方正文件\\10.21\\名师测控9语文人教(下)教用\\教案·9语文人教(下)测控\\教学重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重点句子理解及人物刻画方法。
INCLUDEPICTURE"教法学法.TIF" INCLUDEPICTURE "F:\\待用方正文件\\10.21\\名师测控9语文人教(下)教用\\教案·9语文人教(下)测控\\教法学法.TIF" \* MERGEFORMATINET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INCLUDEPICTURE"课前准备.TIF" INCLUDEPICTURE "F:\\待用方正文件\\10.21\\名师测控9语文人教(下)教用\\教案·9语文人教(下)测控\\课前准备.TIF" \* MERGEFORMATINET
课件,配乐朗读。
INCLUDEPICTURE"精彩课堂.TIF" INCLUDEPICTURE "F:\\待用方正文件\\10.21\\名师测控9语文人教(下)教用\\教案·9语文人教(下)测控\\精彩课堂.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封建统治中,曾涌现出无数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他们为反抗封建统治,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留下了许多豪言壮举。两千二百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多么朴素的觉醒,又是多么可贵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农民起义,领略陈涉的“鸿鹄之志”!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受宫刑。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在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链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实行严酷的刑罚;同时还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建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百姓苦不堪言。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内),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只有半年,却极大程度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3)文体知识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世袭封国的诸侯和辅汉功臣事迹的传记)、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个部分,共五十二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作了大胆、深刻的揭露。
2.字音
闾左(lǘ) 阳夏(jiǎ) 辍(chuò)
怅(chànɡ) 嗟(jiē) 鹄(hú)
戍(shù) 適(zhé) 陈胜王(wànɡ)
罾(zēnɡ) 烹(pēnɡ) 恚(huì)
笞(chī) 蕲(qí) 徇(xùn)
铚(zhì) 酂(cuó) 柘(zhè)
谯(qiáo) 稷(jì) 被坚执锐(pī)
祠(cí) 当行(hánɡ) 度已失期(duó)
3.重点句子翻译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3)将军身被坚执锐。
将军您穿上战甲,拿着武器,亲自作战。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陈胜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第2段):写起义的原因,谋划起义的过程和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部分(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交流点拨】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起义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有:问卜念鬼、丹书鱼腹、篝火狐鸣。起义的具体步骤:并杀两尉、为坛而盟、胜利进军。
3.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
【交流点拨】起义队伍之所以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除了因为起义的领袖胸怀大志、敢于反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与秦施暴政,官逼民反,民众的热烈响应也是分不开的。
4.陈胜能从一个雇农蜕变成一位杰出的英雄必定有其过人之处,结合文章谈谈你发现的陈胜的闪光点。
【交流点拨】(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少有大志,不甘贫贱,目光长远。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洞察时局,顺应民心,有政治远见,深思熟虑不莽撞。
(3)“此教我先威众耳。”——有心计,懂得树立威信、从舆论上获得支持的重要性。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宣传才能,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鼓动戍卒突破畏惧心理参与起义。敢于反抗封建制度,有志气、有抱负。
步骤四 深层探究 拓展迁移
这篇文章叙事可谓详略分明,略写陈胜少时情况而详述起义的发动过程和发展情况,你认为司马迁这样裁剪材料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样的裁剪是为突出中心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往事,选材突出陈胜少有大志,为下文起义作好铺垫。继而围绕着大泽乡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其取得的胜利,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现成功塑造了陈胜、吴广这两位起义英雄智勇双全的形象。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课后巩固
1.课堂小结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2.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INCLUDEPICTURE"教学反思.TIF" INCLUDEPICTURE "F:\\待用方正文件\\10.21\\名师测控9语文人教(下)教用\\教案·9语文人教(下)测控\\教学反思.TIF" \* MERGEFORMATINET
《陈涉世家》一文篇幅长,知识点多。这一课的讲授从文学常识到重点实、虚词,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再到文章的思想内涵都作了全面的梳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不足之处:本课前后费时较多,教师的讲述也过多。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完全应交给学生自己解决。
另外,本课的学习还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时常加以检测,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