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0 15: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一个美国队员登上中国大巴
1971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世乒赛开始的第二天下午,美国队员科恩一个人在练习馆练习,看到中国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也来了。中国队开始练习时,他瞅准机会问梁戈亮,能否和他挥几拍。当年中国男队三大主力之一的梁戈亮同意了,练习大约持续了15分钟。
随后,中国代表团乘车去体育馆,车正要关门时,一个小伙子冲了上来,留着长长的褐色头发,蓝眼睛。
外国运动员一看车内坐的全是中国人,急忙转过身去。这时他运动服背后印着“U.S.A”的字样映入我们的眼帘,大家都用不安的眼光注视着他。从饭店到体育馆,汽车要走十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和他说话。
当时,坐在汽车最后排的庄则栋,心里经过激烈斗争后,从手提包里选出一块较大的杭州织锦,和翻译一起来到他前面。“你好!欢迎你乘我们的车去体育馆。”他转过身来说:“谢谢!”“你叫什么名字?”“科恩。”“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是中国人的朋友,为了表示中国运动员对美国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一幅中国杭州的织锦留念。”……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
2.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3.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P85-88,完成同步训练课前思考部分。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时间:
1971年10月。
3.会议: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4.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1年,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
材料二:1971年当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决定时,76票赞成票中绝大多数是亚非拉国家投的。那天非洲人在大会会场激动地跳起舞,毛泽东说:是亚非拉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6.我国为什么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意义: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建交
材料一 周恩来1954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时,美国著名的冷战骑士、国务卿杜勒斯曾下令与会期间美国代表团,“任何人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在飞往北京的航程中对工作人员说了6点,包括要他们在飞机到达北京首都机场的时候不要紧跟着他出舱门,要让美国总统独自与周恩来握手,以弥补当年杜勒斯失礼。
1.中美关系变化
敌对
正常化
通过以上材料,我们能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
(1)“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随行记者抵达北京,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
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游览
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
(2)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
材料: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在基辛格结束访华几天后,7月15号,尼克松发表公开讲话:明年访华。此言一出,全世界震惊。于是,一些同中国关系犹豫不定的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对中国的态度。
——《1971重返联合国》第一集:世界需要中国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
(3)尼克松访华(1972年)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中美对抗的时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
二、中美建交
中方声明:
美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中美建交
2.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
(4)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的政治前提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合作探究
材料一 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材料二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经过时。”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材料四 越南战争是美国人的滑铁卢,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和失利,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军费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又调头向下,1970年美国经济增长则完全陷于停顿。 ——《环球时报》2002年10月21日
美国深陷侵越战争。
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会谈。
推动
1972年9月27日,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中日联合声明》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四、全方位外交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举措: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1.背景:
四、全方位外交
3. 成就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②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017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2018年5月多米尼加建交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全方位外交
2017访问瑞士
2016访问中东
亚洲开发银行
联合国
四、全方位外交
2019年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2016年杭州G20第12次峰会
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 成就
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
四、全方位外交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影响
问题思考
综合国力
国际形势
国家利益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国家实力:
外交政策:
国际环境: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国力强大才是根本原因!
出发点
课堂总结
恢复一个合法席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个公报: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建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三人访华: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
四大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迎来了第二次高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知识点背诵。
2.完成同步训练中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