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0张PPT。艾菲尔铁塔建于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她恰好是法国历经百年沧桑才确立民主共和国制度的象征。法国国旗法国国徽 共和,是追求的理想;
道路,在反复中前进。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课标要求:
说出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法国政体的演变(P37自我测评3)(1)1789年革命前: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3)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制) (4)1804——1814: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制)(5)1815——1830:波旁王朝复辟(君主立宪制(6)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7)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共和制) (8)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制)(9)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制) 标志着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1791年宪法 :君主立宪制知识结构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七月王朝的统治第二共和国时期第二帝国时期(1852年路易.波拿马当选总统)1848年二月革命六月起义1870年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 波旁王朝的复辟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后人评价复辟后的波旁王朝:“什么也没有学会,什么也没有忘记。” 其依据是什么? 波旁王朝复辟——封建君主专制(1)时间: (4)措施:(2)背景: A
B
C1815—1830(3)掌权者:封建王室贵族恢复君主、贵族、教会的政治特权白色恐怖颁布<宪章>,保留议会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5)结果: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背景源于七月革命
画面描绘的是法国“七月革命”中一次有名的街垒战,1830年7月22日巴黎的市民、手工业者、学生发动起义,占领王宫,查理十四被迫逃亡英国。画上正中一位青年妇女,一手高举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红白兰三色国旗,一手紧握武器英勇的向前冲击。一、七月革命——光荣的三日(1)时间: (2)背景: 1830年7月27日专制统治阻碍了工业革命 1830年7月27-29日。推翻波旁王朝统治,起义三天内胜利结束。(3)经过:建立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大资产阶级政权。(4)结果一、光荣的三日问题:“光荣的三日”是指法国的哪次革命?这次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其经过和结果如何?1、七月革命的背景问题:拿破仑帝国覆灭后,统治法国的是哪个政权?复辟王朝是怎样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主要原因雨果①波旁王朝在政治上日趋反动:路易十八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
②归来的王当实行白色恐怖
③继任的查理十世对立宪制更是深恶痛绝。引起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就反映了复辟时期的社会黑暗。1、七月革命的背景(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主要原因(2)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议会选举的胜利--根本原因(3)《七月敕令》的签署--导火线1、七月革命的背景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七月敕令》的签署
--导火线
(资产阶级议会选举的胜利)
二、七月王朝——三色旗的君主政体(1)时间: 1830—1848(2)掌权者: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3)措施:镇压工人起义拒绝政治改革
—引起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不满(4)结果: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5)评价:(5)评价
结束了复辟的封建波旁王朝。
民主权的扩大只限于中上层资产阶级——一个大资产阶级政权。二月革命中起义的人们在巴士底狱广场焚毁国王的宝座 “狂欢”和“血泊”分别指的是什么? 何谓“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路易·波拿巴为什么能登上总统宝座?他是如何延续拿破仑的神话的?神话最终为何又破灭了?三、从狂欢到血泊
二月革命——六月起义(1)时间: (2)背景: 1848年2月——6月工业革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4)结果:六月起义——失败,起义工人淹没在血泊中矛盾激化(3)经过: 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联合工人,3天六月起义:中小资产阶级镇压工人,5天 二月革命的背景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七月王朝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②欧洲农业歉收和工商业危机,人民生活难以为继
--直接原因六月起义的背景 根本原因: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激化。
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政府强行解散国家工场。标语面包或死亡,自由或死亡。
——反映了无产阶级强烈要求成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民主共和国法国六月起义二月革命要求推翻金融贵族的统治,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六月起义是法国的工人阶级要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所以马克思说,六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第一次大交锋。这是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 (3)六月起义的性质和意义1848年六月起义在哪一年爆发?性质?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起义失败原因?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六月起义——失败,起义工人淹没在血泊中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联合工人,3天六月起义:中小资产阶级镇压工人,5天根本原因: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激化。
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政府强行解散国家工场。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还未发展到被消灭的程度。疑点: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是通过哪场革命建立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措施?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展开,七月王朝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直接原因:欧洲农业歉收和工商业危机,人民生活难以为继。
其 他: 镇压工人起义,拒绝政治改革,不降低选举权的财产资格。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从狂欢到血泊(1)时间: 1848—1852(2)掌权者:资产阶级共和派——中小资产阶级
成立“临时政府”(3)措施:A、宣布法国人民有普选权、
劳动权和全民免费教育权B、开办“国家工场”,收容失业工人C、排斥工人代表,解散“国家工场”D、增加税收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1848年12月
路易.波拿巴
当选总统路易?波拿巴于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上台方式:公民投票
原因:1.利用其伯父的威望;
2.政局不稳,经济发展缓慢,人心思定;
3.小农的支持;
4.两次共和未能带来稳定,人们对此失望。路易波拿巴骑马像问题:“拿破仑神话的延续”是指谁、何时、建立的什么政权?他为什么能够上台、进而称帝?路易?波拿巴于1852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原因:①当时法国政局不稳,经济发展缓慢,人心不宁,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都盼望安定。
②法国人民对曾给法兰西带来荣誉的拿破仑的后代路易?波拿巴寄予厚望。
③路易?波拿巴利用人民对法国政府的不满和对拿破仑一世的怀念登上总统宝座。四、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神话的延续(1)时间: 1852—1870(3)掌权者:路易.波拿巴—全民皇帝(拿破仑三世)
——代表大资产阶级中的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A、局势动荡,人心思定,其伯父有威望C、1851年军事政变,解散议会(2)背景: B、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四、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神话的延续(1)时间: (3)掌权者:(4)措施:A、专制统治,高压和怀柔稳定局势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繁荣C、对外侵略扩张,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克里木战争)(2)背景: 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
——共和制最终确立 1879(2)掌权者:——资产阶级共和派(1)背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的背景
——普法战争失败共和制最终确立的背景
——普鲁士军队入侵,法国割地赔款,巴黎公社被镇压。
君主派内讧(主要原因)问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耻辱和血污的洗礼。“耻辱”和“血污”分别是指什么? “耻辱”是指对外战争失利,国防政府接受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
“血污”是指1871年工人阶级建立的革命政权--巴黎公社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共和制最终确立(1)背景: (2)掌权者:(3)措施:与普鲁士媾和,割地赔款1875年宪法通过(标志确立)→
1877年共和派议会选举获胜→
(国歌,国庆日)
1879年最终确立1875年宪法 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确认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
此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的产物,但它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
1879年
共和派赢得总统选举,由此操控了(议会两院、内阁和总统)三大机构,共和派一统天下,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标志着法国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1875年宪法的主要规定
1.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
女、军人无投票权)。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
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
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
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
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
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
长副署。1875年宪法是如何体现分权原则的? ①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参院间接选举产生,众院普选产生。
②行政权由总统与内阁掌握。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有任期;是国家元首及统帅。
③总统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经参院同意可解散众院;可任命内阁部长;其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立法权众议院——普选参议院——间接选举行政权总统——选举产生,国家元首、军队统帅,任命部长内阁——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向议会负责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开始)总统制共和政体——(以后)议会制共和政体阅读材料:
直到1877年,君主派依然不甘心,对共和派进行反扑,共和派遭到重大打击。君主派的一家报纸得意地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 请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材料反映了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君主制和共和制斗争的激烈,共和制确立经历的艰难历程。 1875年宪法实行后,共和派和人民群众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制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普遍接受共和思想,农民的皇权思想也逐渐消退。在以后的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以上摘自《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波旁王朝
(-179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4) 波旁王朝
(1815-1830)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187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1940) 七月王朝 (1830-1848)法国政权的更替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
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才一直实行共和制。1789-1870年一共是81年,其中建立过第一、二共和国。第一共和国1792年建立,到1804年第一帝国正式建立,第一共和国只有12年。1848年第二共和国成立,到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共和国只存在了4年。两个共和国总共16年,81年里有65年处在君主制度之下(包括君主立宪制)。 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历程说明了什么问题?可得到哪些启示?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ABCDEFG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法国政治的基本特点1.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繁发生革命。
2.反复中前进,螺旋式上升
3.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终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启示:
①要充分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
②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③要充实自己,壮大自身说明:
①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大陆(法国曾遭遇欧洲君主国的干涉)封建势力的强大;
②封建专制主义观念的根深蒂固;
③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尚弱小;
④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反复性、艰难性;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国家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都必须由内阁首脑(总理)或有关阁员签署。内阁向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属于这类政体的国家有意大利、德国、希腊、印度、新加坡等国家。1875年的法国也是内阁制政府。
请你当一回小记者,调查法国总统、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有哪些权利?一展风采法国总统权力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权力的异同.是是否是是否总统任命;须经部长副署完全听命,上下级关系在政治上共进退有否有议会人民议会1.“《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有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浸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式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议会快乐点击B3.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直到1875年宪法的通过,才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主要说明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人
B.封建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人民群众的斗争推进了民主化2.“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的、国王的领地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的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下列符合以上定义的民族国家是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B.罗马共和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中国唐朝AC4.美国总统与法国总统的相同之处有
①是国家元首 ②都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③都由议会选出 ④都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宣布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规定只有平民才能当选为法国的总统
C.恢复了等级制度?????????
D.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DD6.“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B为什么宪政在西方而不在中国萌芽?宪政思想的萌芽,是有它的经济文化基础的,同样有过帝王的中国和西方,在历史上却有着不同的经济、文化形态。 历史上的西方君主,由于有教会的制约,并不享有绝对权力,于是资产阶级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土壤,并得以壮大力量,进而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之中,宪政思想及其制度才得以产生。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未曾出现过势力如基督教会一般强大的教会团体。基督教其实是一个颇为符合人性的宗教,它不禁欲、不戒肉食,它宣扬人天生有罪,并鼓吹通过信仰上帝,来最终获得天堂的归宿。这是它在欧洲得以蓬勃发展、深入民心、形成强大势力、就连国王都不得不信仰它并对教会敬畏三分的原因。而佛道两教呢,则都是反人性的。佛教禁欲,并戒肉食;道教虽不戒肉食,但也一样鼓吹信徒抛弃家庭、离家出走、上山隐修、炼丹成仙。这些教规,这样的定位也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征服人口的大多数,而只能在小圈子里流行。佛道两教在中国始终未能形成大气候、始终未能形成与皇帝抗衡之力。 因为缺乏能与中国皇帝抗衡的力量,皇帝就有了绝对的权力,他和他的官僚集团对萌芽状态的资产阶级的剥削就不会停止,则中国的资产阶级自然就不可能发展壮大,而民权、自由、平等等宪政思想及其制度也就无从生根了。 这就是民权思想、宪政制度在西方萌芽,而不在中国萌芽的历史原因。
人教版历史必修1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归总统,岳麓版历史必修1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而人教版历史选修2则认为是议会共和制(责任内阁制)意即国家行政实权归总理领导的责任内阁。总统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照不同的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总统和议员分别由选举产生,并有特定任期,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使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而议会共和制是指,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后者为世袭继承。在这种政体下,先进行议会选举,由在议会选举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上台执政,其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由虚位的国家元首(总统)任命为内阁总理,总理组织责任内阁,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并对议会负责,因此人们往往也把这种议会共和制叫做责任内阁制。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总统)和政府首脑(总理)是分离的。实行这一政体的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下的中华民国,当今的德国、意大利、印度、新加坡、以色列。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总理掌握行政实权,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拥有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依笔者管见,人教版历史必修1和岳麓版历史必修1有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的叙述是欠妥的,有待于进一步商榷。人教版选修2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叙述是吻合历史事实的。 练习1、“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七月敕令》的签署
B.复辟波旁王朝的反动政策
C.1830年资产阶级在议会选举中占据上风
D.”渎神法”的通过
2、法国七月王朝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 )
A.中小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大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AC3、1848年二月革命的结果是①推翻七月王朝的统治 ②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③推翻君主制 ④资产阶级最终掌握政权(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原因有①借助拿破仑·波拿巴的威望 ②来自农民的大量选票 ③1848年法国举行选举 ④法国人民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政权稳定政局(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C5、复辟的波旁王朝被推翻后法国政体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
A.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
C.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
6、1875年,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总统选举方式的调调:“共和国总统应有参众两院选出。”这说明①君主派势力较为强大 ②议会中各派分歧很大 ③共和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④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AA7. (08全国文综二)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A8.(08广东单科)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
A.审判重大案件 B.行政管理 C.批准征收新税 D.制定法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