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六章 实数 2.平方根(一) 算术平方根说课教材分析评价反思学生分析教法学法分析过程分析目标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平方根》的内容.本节内容计2个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乘方运算、有理数、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主要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教学,是以后学习二次根式运算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乘方的知识,具备了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算术平方根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的读写有关算术平方根的式子,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让学生经历从实际例子归纳出算术平方根概念的过程,理解概念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教学难点:
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尤其是对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的理解.教材处理本节课我对教材做了以下两点增加:
1.增加了11—20这几个数的平方值的记忆,并通过生生互动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互逆运算。 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引入算术平方根的必要性。
2. 增加了跟踪练习。跟踪练习较为简单,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问题中更直观地感受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诱思探究,获取新知;
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四、再探新知,推荐作业;
五、全课小结,延展新知。 本节课我采用了“三段五环”教学法,三段是指课
前预习导学,课中五环教学,课后整理反思。 四、说教法说学法 说到学法,我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把过程还给学生,让过程与结果并重。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概念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讲解,这就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主动地思考。具体措施: 精讲多练,教师担任设计活动、调节气氛、整理归纳的导演作用,学生是表现者、活动者、实践者。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容量,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能、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五、过程分析: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诱思探究 获取新知应用迁移 理解新知变式训练 巩固新知布置作业 延展新知创设情境 感悟新知(1)给出一组正方形图片的面积,求
这个图片边长是多少?(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cm2,
求出它的边长是5,说出5就是25的算 术平方根。诱思探究 获取新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一、 a的算术平方根(a>0)怎么表示___________.
二、 =9, 则3是9的__________,
表示为______.
三、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表示
为________.练一练应用迁移 理解新知探究
1、a可以取任何数吗?
2、 是什么数?(1)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即(2) 是非负数,即 也就是说,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负数不存在算术平方根,即当 时, 无意义。如: 无意义 。(a≥0)非负数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下列各式中哪些有意义?哪些无意义?为什么? 小游戏看谁能很快记住11到20的平方?
2试试看
一、填空题:
(1)121的算术平方根是 ;
0.25的算术平方根是 ;
的算术平方根是 ;
0 的算术平方根是 ;
(2)361的算术平方根是 ; 的算术平方根是 ;
0.81的算术平方根是 ; 进行到此处我设计了一个能力提高测试题,通过小测试,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反思教学,查漏补缺.
变式训练 巩固新知应用迁移 理解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式子 中的双重非负性:一是a≥0,二是 ≥0.(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3)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运算是互逆的运算,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知识整理 形成结构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整个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融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于一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上了算术平方根第一课时,下课之后,感觉效果基本达到。反思得失,现整理如下:
1、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重心,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来,力求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本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开展课堂教学,突出了重点,但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的深入理解上,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的理解上还不够透彻。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算术平方根这一全新的概念(特别是它的非负性方面)不容易,这就必须建立在学生能自觉地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点拔才能基本明白。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自我理解较难,学生对他们自己所下的结论还不能完全确定,个别学生最后也没有掌握这一知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课后反思:谢谢老师们的指导!谢谢老师们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