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 溶液选练(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 溶液选练(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20 12: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 溶液选练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
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2、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做法不属于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4、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能产生乳化现象的是 (  )
A.水 B.洗洁精 C.汽油 D.酒精
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恒温蒸发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加入KNO3固体
6、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B.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C.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7、20℃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加入NaCl质量(g) 5 15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130 136
8、一定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固体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图象甲、乙和丙,则其中图象丙中反映的情况是( )
A. 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 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 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10、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内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11、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 g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12、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 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 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13、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称取7.5 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 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
二、填空题。
1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________,
(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________,
(3)食盐水________,
(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________.
(5)硫酸铜溶液显________色,溶质是________.
(6)氧气可用于________(填一种用途),但氧气也是导致铁锈蚀的因素之一.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
15、在一定温度下,将30 g、40 g、50 g、60 g、70 g硝酸钾固体分别加入50 g水中,其5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KNO3的质量(g) 30 40 50 60 70
所得KNO3溶液的质量(g) 80 90 100 105 105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____次起得到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该温度下,50 g水中溶解_____ g KNO3刚好达到饱和。
1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g/cm3)。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2)20℃时,乙的溶解度为________ 。
(3)下列实验中:10mL水XYZ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X”或“Y”或“Z”);若三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或“>”或“=”表示出来)。
17、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时,首先要调节__ __,然后两盘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称量时,左盘放__ __,右盘放__ __。
18、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生活中可用________检测饮用水是否为硬水;
(2)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 细沙 B. 食用油 C. 面粉 D. 白糖
(3)某同学欲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若其他环节均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8%(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里,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
19、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上述实验中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上述烧杯中的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其质量为  g,判断该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
(3)使烧杯乙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解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
20、尼泊尔曾经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 。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________ 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 , 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为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 ”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该同学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四、计算题。
22、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相同组成的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
试据此计算:
(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
(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 溶液选练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
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答案】C 
2、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答案】C。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做法不属于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A 
4、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能产生乳化现象的是 (  )
A.水 B.洗洁精 C.汽油 D.酒精
【答案】B。
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恒温蒸发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加入KNO3固体
【答案】B 
6、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B.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C.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答案】B
7、20℃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加入NaCl质量(g) 5 15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130 136
【答案】D。
8、一定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固体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图象甲、乙和丙,则其中图象丙中反映的情况是( )
A. 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 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 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A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答案】A
10、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内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答案】A。
11、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 g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答案】D。
12、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 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 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答案】C
13、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称取7.5 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 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
【答案】C 
二、填空题。
1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________,
(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________,
(3)食盐水________,
(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________.
(5)硫酸铜溶液显________色,溶质是________.
(6)氧气可用于________(填一种用途),但氧气也是导致铁锈蚀的因素之一.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
【答案】(1)Ca(OH)2
(2)ZnSO4 (3)NaCl (4)C2H5OH
(5)蓝;CuSO4 (6)冶炼钢铁;涂油漆
15、在一定温度下,将30 g、40 g、50 g、60 g、70 g硝酸钾固体分别加入50 g水中,其5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KNO3的质量(g) 30 40 50 60 70
所得KNO3溶液的质量(g) 80 90 100 105 105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____次起得到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该温度下,50 g水中溶解_____ g KNO3刚好达到饱和。
【答案】4 55
1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g/cm3)。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2)20℃时,乙的溶解度为________ 。
(3)下列实验中:10mL水XYZ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X”或“Y”或“Z”);若三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或“>”或“=”表示出来)。
【答案】甲;36g;Y;Z>Y>X
17、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时,首先要调节__ __,然后两盘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称量时,左盘放__ __,右盘放__ __。
【答案】天平平衡 NaCl 砝码
18、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生活中可用________检测饮用水是否为硬水;
(2)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 细沙 B. 食用油 C. 面粉 D. 白糖
(3)某同学欲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若其他环节均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8%(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里,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肥皂水 (2)D
(3)大于 (4)防止溅落的物质炸裂瓶底
19、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上述实验中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上述烧杯中的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其质量为  g,判断该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
(3)使烧杯乙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解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
【答案】(1)乙 升高温度
(2)丁 65 再加入少量固体M,观察能否继续溶解(合理即可)
(3)增加溶剂
20、尼泊尔曾经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 。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________ 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 , 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为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答案】Cl2; +1; 5; 化学变化;
Ca(ClO)2+H2O+CO2=CaCO3↓+2HClO; C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 ”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该同学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答案】(1)加快固体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 (2)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4)氯化钠
【解析】(1)溶解时“搅拌”的目的是加快固体溶解;图示④中不应用温度计搅拌,应用玻璃棒搅拌。(2)水的初温为20℃,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故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氢氧化钠。(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是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四、计算题。
22、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相同组成的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
试据此计算:
(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
(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是80%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是21.7g
(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