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1 21: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
新课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其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其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以诗
入诗
同学们,央视有一档关于诗词的节目,非常红火,谁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我们也来对两句,展示一下你的才思、你的底蕴,好不好?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二首》其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二首》其一)
何当共剪两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其实啊,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诗,有着一个共同的作者,谁知道?看来,大家的功底还真厚实,你们的“诗和远方”值得期待!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位诗人,品味其《贾生》一诗的内容之美、结构之巧、诗情之妙。
中国诗词大会
蜡炬成灰泪始干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却话巴山夜雨时
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
了解作者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锦瑟》等。




知人论世
——关于“贾生”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诗意: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询问鬼神之事。
写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诵读,品内容之美
——字正腔圆地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zhú
cāng
北宋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七绝·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七律·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田园言怀
李白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长沙过贾谊宅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品味赏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也有“可悲”的意味在其中。
表达了诗人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徒然
指百姓。
诵读,品结构之巧
补充,带有“可怜”的诗句,体会其在不同诗句中的含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杜甫)
可爱
值得怜悯
可叹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赏读,品内容之美
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政治才能,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可惜的是谈到三更半夜徒然向前移席,
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神的事!
研读,品诗情之妙
 1.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 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感谢同学们积极配合!
①可爱: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② 可惜: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
③可怪: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陆游《平水》)
可怜
诗文小结
2.写作特点:欲抑先扬(先扬后抑)。诗人先赞扬,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的讽刺。
3.艺术手法: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
总结
古诗中常有托古讽今、感慨国家兴亡的主题,像《泊秦淮》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阅读时要注意寓情于景的手法,体味那种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而对于《贾生》这首诗,则应注意欣赏它先扬后抑、议论精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