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0 17:1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背景,掌握其表现和影响。
2.知道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状况,理解其原因和影响。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基础梳理】
1.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顺治、康熙等诸位帝王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
(1)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________得到开发。
(2)水利兴修: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________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3)作物种植
①粮食作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花卉等作物的________不断扩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________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合作探究】
民为邦本,勤恤为先;政在养民,蠲租(减免租税)为急。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
(1)材料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治国思想?
(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为了贯彻上述治国思想,清政府实行了哪些措施。
(3)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知识点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基础梳理】
1.手工业
(1)特点:各种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表现:丝织、________、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
2.商业
(1)形成了由________、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__________。
(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晋商、________等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
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
1.手工业的发展
(1)上图反映的是清代哪个手工业部门的发展状况?你能说出其发展特点吗?
(2)结合教材知识,列举当时其他两个发展较快的手工业部门。
(3)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请举例说明。
2.商业的发展
《盛世滋生图》(局部)
(1)上图反映的是乾隆时期哪个大城市的发展状况?当时工商业市镇也发展迅速,请列举两例。
(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清朝前期的商业网是由哪四级市场组成的。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当时最为著名的商帮有哪些?他们的经营业务有何不同?
知识点三 人口的增长
【基础梳理】
1.背景:明末以来的________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
2.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表现:全国人口总数在康熙时为1.5亿。________,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4.影响
(1)___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2)造成________,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土地、人口变化表
年份 1661 1685 1724 1766
耕地面积(约万顷) 549 608 684 741
人口数(约万人) 1 900 12 000 15 000 21 000
(1)从上表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总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其中,人口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耕地面积和人口数变化幅度有何不同?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这种不同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清朝前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大力推广的高产作物是(  )
A.玉米、甘薯 B.小麦、马铃薯
C.水稻、马铃薯 D.花生、玉米
2.“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反映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盛况(  )
A.纺织业 B.矿冶业
C.陶瓷业 D.制茶业
3.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B.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
4.清朝前期,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成为繁华的工商业市镇。当时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的景象是(  )
A.“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C.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D.有些地段“地值寸金”
5.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6.清朝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带来了社会倒退 ②破坏了天然植被 ③造成了水土流失 ④导致了地力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清朝中期,湖广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种植,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从前开垦之始,沙性尚肥,民人渐见生聚。迨至耕耨既久,地方渐衰。
——《查明和托两厅遗粮无法招佃
请予豁除疏(九月十九日)》
(1)根据材料一回答,湖广地区地位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生产领域的发展状况?
(3)综合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2)垦荒
2.(1)边远地区 (2)大运河 (3)①玉米 ②种植面积
3.手工业
【合作探究】
(1)重视农业,农业为本。
(2)大力推行垦荒政策;积极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同时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1.(2)棉织 手工业工场
2.(1)农村集市 (2)工商业市镇 (4)徽商
【合作探究】
1.(1)纺织业。雇用织工,分工细致,使用织机,技术高超等。
(2)印染、制瓷等。
(3)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人。
2.(1)苏州。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
(2)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
(3)晋商和徽商。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知识点三]
【基础梳理】
1.经济衰败
3.乾隆末年
4.(1)人地矛盾 (2)社会压力
【合作探究】
(1)增长的趋势。清朝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耕地面积增长速度。造成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进而导致进一步开垦荒田,使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知能提升练习】
1.A 解析: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2.C 解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景德镇”“陶”“民窑”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清朝前期景德镇陶瓷业发达的盛况。
3.B 解析: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
的谚语。B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
4.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对盛泽镇的描述。B项是对湖北汉口镇的描述,C、D两项都是对乾隆时期苏州的描述。
5.B 解析:小农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人口增长,但是不能推动城郊地区的大的发展,苏州城郊“人物殷富”局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使一些城郊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繁荣,排除A项,选B项;政府鼓励垦荒,使大片荒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得到开发,而非城郊地区,排除C项;清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6.D 解析: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进一步开垦荒地成为必然,从而引发②③④问题,故选D项。
7.(1)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种植,使粮食产量增加。
(2)手工业和商业。
(3)材料一、二说明国家经济得到发展。这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探究归纳】
在封建社会,农业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历代统治者大都重视农业,鼓励兴修水利、改进技术、改良和引进作物品种,这些都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促进了统治基础的巩固。
【探究归纳】
清朝前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繁荣。手工业不但品种繁多,产品精良,而且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商业发达,晋商、徽商等大商帮资本雄厚,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探究归纳】
清朝统治者虽然重视农业,但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导致农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通过开垦荒地解决人地矛盾只是“扬汤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