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下面是1953年由俞云阶创作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画面中的工人师傅干劲十足,正在钢铁厂火炉前认真检查炉火。该画表现的时代主题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
C. 工业化生产的全面跃进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有()
①三大改造 ②土地改革 ③稳定物价 ④抗美援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从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公、私成分的比较表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 B. 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 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D. 谋求实现民族独立
有学者指出,根据礼仪与礼义一体化的原则,只要在当今核心价值观中尚保存有某种礼义,在价值实践中则可以部分参考和借鉴传统礼仪的操作,或者说可以从传统礼仪中获得实践性的领悟和启示。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传统礼仪影响较大
B. 传统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C. 传统文化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8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最重要 B.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利团结
C.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 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 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从文明传播的方式看,以上材料实质上表明( )
A. 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B. 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 文明的交流进一步加强
D.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 都江堰 太阳历 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 60进位制 种姓制度 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 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 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C. 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 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世界上有一个独特的非洲黑人文明存在。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麦罗埃文字就是其中之一。非洲麦罗埃文字是简化的埃及象形文字,但其拼音来自希腊文。由此可推断()
A. 不同文明交往有利于产生新文明 B. 黑人善于学习
C. 古希腊文明强势 D. 古埃及文明古老
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A.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 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 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 经济基础的统一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A.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 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样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这表明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
A. 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 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 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 多元发展,相互交融
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
A. 学者们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
B. 学者们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
C. 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D. 对非洲文化的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其集中表现为()
A. 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 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 雇佣劳动力增加 D. 封建庄园主进一步发展
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256%,而工资仅上涨145%。西北欧的地租也远远落后于物价。英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包括()
①新航路开辟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亚欧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
A. 殖民掠夺残酷无情 B. 先进思想观念传入美洲
C. 世界走向整体发展 D. 资本主义制度向外扩张
16世纪,世界新旧大陆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与外贸增多,白银出现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 B.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C.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D. 白银成为西欧社会上层的追求
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建立具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871年德、意统一 实行君主立宪制
A. 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开始出现 B. 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扩展
C. 各国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 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在欧美确立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 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 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有多种类型,比如: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等。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有误是
A. 英国——原生型 B. 法国——原生型
C. 美国——次生型 D. 德国——感应型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A. 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 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 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 批判神学思想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 新航路开辟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归纳知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 国民革命失败→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B. 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C. 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失败→十月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
A.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 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中,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的政府(即使它还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曾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大环境和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成果?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的理解并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条件。针对“它还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財,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換,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大交换对世界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各大洲带来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下表为中外交通运输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地区 事件
西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适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19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纷纷修建铁路网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汽车(20世纪前还未普及)
中国 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黄鹄号”蒸汽轮船试航成功 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建成 1909年,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交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高一年三校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1-5 BDDBB 6-10 CDDDA
11-15 BABDB 16-20 BCCBA 21-25 DACCD
二、26(19分)
27 (19分)
三、28 (1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