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3
课 题 鸿雁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欣赏内蒙古民歌《鸿雁》,能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并通过多种活动体会歌曲意境,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鸿雁》的旋律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简短的音乐动机创作一、两句旋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其他蒙古族长调风格歌曲,激发对蒙古族民歌的了解。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
难点关键 创作旋律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流传比较广泛的作品,很多学生可能会唱,教师可以通过这首作品加深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拓展多种形式,如对音乐进行改编,形成民歌与说唱结合等,让学生体会音乐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导入:1、你去过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了解它。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感受草原的辽阔、天空的高原和蒙古人的豪迈。2、请学生谈谈看视频后的感受。3、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蒙古舞,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在舞蹈中感受蒙古人的豪迈与柔情。4、请学生代表和老师一起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舞蹈。二、学习新课。1、教师:这个舞蹈的配乐大家熟悉吗?安静欣赏《鸿雁》的演唱视频。教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跟着视频学唱这首歌曲。3、请同学们随音乐边学唱歌曲边划旋律线。4、观察旋律线,你发现了什么特点?5、这首歌曲中使用了哪几个音?北方民歌大多是五声羽、宫调式。这首歌曲属于五声羽调式。6、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7、简介蒙古族长调民歌。教师: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为“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的。长调除了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长调的种类很多,有牧歌、赞歌、酒歌、思乡曲等。这首歌的意境正好吻合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的剧情,因而被用作此片的片尾曲,得到广泛传播,获得人们的喜爱。三、拓展欣赏:降央卓玛和德德玛演唱的长调牧歌《辽阔的草原》,感受长调牧歌华丽的颤音和倾心地诉说。四、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鸿雁》的曲调的旋法,发现其音乐特点。2、为学生出示一个音乐动机,鼓励学生模仿创作。1=C 4/45 23 176 52 | 5 12 5 5.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全班齐唱。4、师生边唱边舞《鸿雁》。五、课堂小结:这首歌曲原名是“鸿嘎鲁”,曾经是乌拉特宴会歌曲的代表作,后来由于歌词的变化演变成表现思乡之情的歌曲。请同学们课后多了解聆听有关蒙古族的歌曲,了解更多蒙古族民歌。 通过美丽的草原、豪放的蒙古族舞蹈,让学生认识蒙古族,进一步熟悉歌曲。通过对长调牧歌普通话与蒙语版的对比欣赏,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再次感受草原牧歌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鸿雁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