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集训】第6章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后集训】第6章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1 01:0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题组一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相对性的形成与下列各项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B.变异是不定向的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环境条件是稳定的
【答案】A 【解析】适应的相对性的形成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外因是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符合题意,B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不符合题意,C错误;环境条件不是稳定的,D错误。
2.下列有关雷鸟换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雷鸟在冬季来临时换上白色羽毛,是低温刺激的结果
B.基因是决定雷鸟换羽行为的内在因素
C.雷鸟夏季的棕褐色羽毛是一种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某年冬季来临时,雷鸟已换成白色羽毛,但如果此时还未下雪,则它们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
【答案】A 【解析】雷鸟在冬季来临时换上白色羽毛,主要是受到光照影响的结果,A错误;基因是决定雷鸟换羽行为的内在因素,B正确;雷鸟夏季的棕褐色羽毛是一种保护色,以适应夏季植被颜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某年冬季来临时,雷鸟已换成白色羽毛,但如果此时还未下雪,则它们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D正确。
题组二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3.根据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短舌啄木鸟啄食不到树洞中的昆虫,因此现在看到的多是长舌啄木鸟
B.长着漂亮长尾的雄孔雀能得到配偶,因此雄孔雀的尾一代比一代长了
C.狼善跑是因为狼想捕到鹿,鹿善跑是因为鹿想求生
D.长期喷洒农药,农田中的害虫抗药性逐代增强
【答案】C 【解析】C选项认为变异是由意愿决定的,是拉马克学说的观点。A、B、D都是达尔文的观点。
4.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答案】C 【解析】拉马克没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论,不是其最大的意义,B不符合题意;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进步之处是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C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D不符合题意。
题组三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5.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
A.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C.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
D.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
【答案】A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基本思路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A正确。
6.每条雌鲫鱼一年可产很多卵,约有3 000个受精卵孵化成小鱼。小鱼经一年成熟后就可繁殖下一代。一对鲫鱼三年后可产后代67.5亿条,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个体生存下来。该生物现象体现了(  )
①过度繁殖削弱生存斗争的强度
②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
③激烈的生存斗争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过度繁殖会产生大量的个体,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有限,故生存斗争加剧,②正确,①错误;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或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被保留下来,④正确;激烈的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利,③错误。
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8.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所起的作用是(  )
A.诱变   B.隔离  
C.选择   D.进化
【答案】C 【解析】干旱和潮湿属于环境,环境的作用是起到选择作用,选择了适应环境的表型,C正确。
9.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这是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
D.这是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
【答案】C 【解析】肺鱼能进行夏眠度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变异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能使生物产生某种变异。
10.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下列不属于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抗生素的滥用
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答案】D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抗生素的滥用相当于对细菌进行了自然选择,导致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在该细菌中逐代积累,该NDM-1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由此推测金属β–内酰胺酶能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A、B、C正确。
11.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B 【解析】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A项错误;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性和非耐药性两种类型,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可能是耐药菌,B项正确;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将会导致体内的致病菌数量增加,但不会增加其耐药性,耐药性的增加是药物对致病菌进行选择的结果,C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不能对该类细菌产生免疫力,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繁殖,但不会导致耐药菌的形成,D项错误。
12.某种果蝇是家禽的毁灭性寄生物。在一实验室里,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蝇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属于电离辐射对害虫处理的曲线为______。
(2)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三代开始个体数量逐渐回升,这是因为群体中具有少量的________个体,能________杀虫剂这个环境,在定向的________作用下得到保存,继续繁殖具有________的后代。
(3)用电离辐射使雄性不育的处理方法,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4)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消灭害虫与用杀虫剂相比,其好处除表现在效果上外,还可防止________,这对保护环境是有利的。
【答案】(1)B (2)抗药性 适应 自然选择 抗药性
(3)人工诱变 (4)农药污染
【解析】农药作用于害虫之后,不具有抗药性的害虫被淘汰,从而使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使种群数量又逐渐趋向于增加。使用电离辐射处理害虫后,可导致害虫中的雄性个体发生基因突变,成为雄性不育个体,从而变相改变了种群内的性别比例,使雌性个体因不能完成交配活动而不能产生新个体,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13.在鲁西南,曾发生农田中蜗牛泛滥成灾的现象,造成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大量减产。开始时,农民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蜗牛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上述现象。
(1)在蜗牛种群中,本身就存在着不抗药的、抗药性差的、抗药性强的个体,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蜗牛抗药性越来越强是________的结果。
(2)在蜗牛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________个体。
(3)下图中能反映蜗牛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注:纵坐标表示个体数目,横坐标表示抗药性由弱到强,①表示最初状态)
【答案】(1)不定向 自然选择 (2)具有抗药性的 (3)c
【解析】(1)蜗牛种群中的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适应杀虫剂环境的个体(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出现的变异是有利变异。(3)在进化过程中蜗牛种群的抗药性增强,抗药性强的个体数量也增多。
14.(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桦尺蛾中黑化个体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桦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表的结果。
地区 白色个体 黑化个体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排放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大气中SO2含量、树干上地衣数量和桦尺蛾黑化个体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含量逐年降低。②由于SO2含量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含量降低,有利于地衣的生长。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使树干颜色逐渐变浅,黑化个体逐年减少。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个体易被鸟类捕食。
【解析】自然选择是环境条件或其他生物对某种生物的选择,改变了的环境(包括无机自然环境和生物环境)是一个选择因素。在环境未改变之前,生物就存在着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即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就是使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基因得到保存并遗传给后代,使对生物生存不利的变异基因逐渐被淘汰,从而导致生物朝着对生存有利的方向发展进化。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