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学常识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学常识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2 08: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文学常识
九年级中考专项复习课件
文学常识
阶 段 时 间 类 型 代 表 作
滥觞期
先秦
神话寓言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雏形期
魏晋六朝
志人志怪小说
《世说新语》、《搜神记》
成熟期
定型期
高峰期
唐代
宋代
明清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柳毅传书》
《灌园叟晚逢仙女》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阶段
类 别 内 容 举 例




指儒家经典著作
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
诗文词总集和专集
史书
收录了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儒家“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包括正史类、编年类、传记类等15个大类。
儒道墨法农兵杂,阴阳纵横小说家。
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
经史子集
传:指“文字记载”,这里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为儒家经典《春秋》作注解。
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它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
诗经六义






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它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和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与屈原的《离骚》合称为“风骚”。
是西周王畿jī 地区的正声雅乐,分为《小雅》和《大雅》。《小雅》用于贵族宴飨,《大雅》用于诸侯朝会。
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陈述铺叙,指有条有理地、详细地、直截了当地叙述事物。
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可以形象生动地使本体的特征更鲜明突出。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比兴常常连用。
北朝民歌《木兰诗》
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写,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双璧》
分类 含义 特例
本纪
世家
列传


项羽、吕雉
陈涉
记历代帝王政绩。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
大事年表。
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北宋司马光撰,全书294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西汉
东汉
南朝
西晋
司马迁
班固
范晔
陈寿
(见上)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共100篇,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东汉时期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
是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的纪传体断代史。
《前四史》
古体诗
也称古风、古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近体诗产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 、五言、七言和杂言体。与“近体诗”相对。
唐诗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包括绝句和律诗。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4句):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绝句只四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第1、2、4句要求押韵。
律诗(8句):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第2、4、6、8句要求押韵。
排律(8句以上)。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长短句”,宋词也是诗的别称,故也称“诗余”。
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标题。
按字数长短,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可达240字)。
按段落分,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分为上阙、下阕);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柳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和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 曲
散曲
杂剧
套曲
小令

唱+演
(曲词+“科”+“白”)
(一宫调一曲子)
(一宫调数曲子)
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特点: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元曲
小令
一首单调的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套数
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如关汉卿《一枝花 不伏老》。
散曲
是用北方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体制严格,是一种由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散文和韵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特点。
杂剧

元杂剧·结构
元杂剧通常一本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常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是一小段独立的戏,常居于剧首,主要作用为交代故事情节的背景,类似于今天戏剧中的“序幕”。也可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元杂剧·内容
杂剧每折均由唱词、宾白、科介组成。
唱: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和曲词。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的名称。
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主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
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剧以唱为主,故把道白称为“宾”。包括独白、对白、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和带白。
定场白:角色第一次上场时作的自我介绍。
冲场白:角色再次上场的说白。
背白:角色背着同台其他角色向观众的独白。
带白:插在曲词中的道白。
科:又叫科范,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南戏中叫“介”。如“笑科”、“把盏科”。

元杂剧·音乐
元杂剧规定,每折戏都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牌,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曲词就是按曲牌填写,一折之中的每支曲牌都压同一韵脚,不可换韵。
宫调:是音乐的各种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我国古代音乐七种基本调式:宫、商、角jué、徵zhǐ、羽、变宫、变徵。
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可据此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
元杂剧·角色
末: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丑:俗称“小花脸”,大多扮演男次要人物。
杂:杂角。如孤(官员)、祗zhī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白 朴
马致远
郑光祖
四大悲剧
《窦 娥 冤》——关汉卿
《汉 宫 秋》——马致远
《梧 桐 雨》——白 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四大爱情剧
《拜 月 亭》——关汉卿
《西 厢 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 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王实甫《西厢记》
明﹒汤显祖《牡丹亭》
清﹒孔尚任《桃花扇》
清﹒洪 昇《长生殿》
中国四大名剧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 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 海
《墙头马上》—元·白 朴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幽闺记》——元·施君美
《绿牡丹》——明·吴 濂
《玉簪记》——明·高 濂
《风筝误》——清·李 渔
作品 作者 时间 类型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曹雪芹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
清代
英雄传奇
历史演义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攻辽,打方腊,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传》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着重叙述了贾家荣、宁两府逐渐衰败的过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揭露了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荒淫腐败、虚伪欺诈及其各种罪恶活动,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封建叛逆精神,描绘了一些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性格,对封建末期社会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
作品 作者 时间 类型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金瓶梅》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兰陵笑笑生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
明代
英雄传奇
历史演义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明代四大奇书
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yù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
(1)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杂小吏等,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近代四大谴责小说
(2)晚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3)清末·刘鹗《老残游记》
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
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本书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老残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
(4)清末民初·曾朴《孽海花》
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突出虚伪造作和庸腐无能。
《牛郎织女》
《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
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四书
五经
六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其他
二十四史
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春秋三传
坟典
谶chèn纬wěi
《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指伏羲xī、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指少shǎo昊hào、颛zhuān顼xū、高辛、唐、虞之书。
谶书和纬书的合称,是神学说。谶纬是盛行于秦汉代的重要社会思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谶书:记载预言应验的书。纬书:上古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